[发明专利]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4312.2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5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杨哲;吴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E04H6/28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地下 智能 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层隧道技术,特别是一种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
背景技术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静态交通设施建设相对于动态交通设施建设是更加的滞后,城市“停车难”问题导致驾车者四处寻找车位,间接造成更多的道路发生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成为困扰城市静态交通运行和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我国各大城市的道路内停车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道路内停车方便了机动车的停放,增加了静态交通面积,但道路内停车基本上都是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因此造成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之间相互争道、引发交通混乱,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且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很多城市以前在规划中就没有为停车场建设预留出该项用地,并且随着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也没有及时调整停车设施建设的发展战略,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们才渐渐认识到静态交通合理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城市土地日益紧张,规划停车场用地又变得非常困难,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严重滞后,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停放慢慢的吞噬人们正常生活的活动空间和道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道路通行能力。停车场的建设与管理因其归属的不同,从设计、建设、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设计到规划、城建、公安、交通运输、工商等多个部门。因此,每个部门因为职权范围所限都只是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不能有效、合理的发挥已建成停车场的作用。由于“停车难”,又带来了城市道路通行能力降低、容易诱发交通事故、城市活力降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日益恶化的城市病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圆形智能地下停车库,解决了机动车增速迅猛,停车泊位严重不足以及停车场地规划、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包括车库外壁、竖向通道、自动升降单元、存车路线、取车路线、停车平台、车库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的车库外壁包裹在所述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的最外层,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的首层设置有停车平台,停车平台分别与存车路线和取车路线相连,且存车路线和取车路线相分离;自动升降单元在竖向通道内,车库底是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的最下层,与车库外壁相连。
其中,所述的车库外壁水平横截面为圆形,车库外壁由圆形双层钢板制成,圆形双层钢板的两层钢板之间由钢横肋连接固定,圆形双层钢板内部填充防水混凝土;所述的圆形双层钢板沿高度拆分,圆形双层钢板的具体层数根据工程实际确定;上下层之间的圆形双层钢板通过连接勒连接;每层圆形双层钢板分为8块,同层相邻的两块圆形双层钢板之间通过钢板两端设置的榫卯结构连接;车库底的圆形双层钢板设置为刃脚层,其余层的圆形双层钢板设置为标准层;所述的圆形双层钢板采用工厂预制,所述的防水混凝土为现场浇筑。
其中,所述的停车平台包括四个汽车停车平台和两个自行车停车平台;
其中,所述的自动升降单元上设置了汽车升降平台和自行车升降平台,所述的汽车升降平台和自行车升降平台均可360°自动旋转且可在竖向通道内做不同高度上的平移,汽车升降平台数量为四个,自行车升降平台数量为两个。
其中,所述的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首层设置若干个汽车停车位,标准层和底层中每层设置有若干个汽车停车位和三个自行车停车位,每个自行车停车位可以停放若干辆自行车;两两相邻的汽车停车位和自行车停车位之间设置钢柱Ⅰ、钢柱Ⅱ各一根,靠近车库外壁的一侧为钢柱Ⅰ,靠近竖向通道的一侧为钢柱Ⅱ,钢柱Ⅰ和钢柱Ⅱ上下贯通,相邻两钢柱Ⅰ之间通过钢楞Ⅰ连接,相邻两钢柱Ⅱ之间通过钢楞Ⅰ连接,钢柱Ⅰ和钢柱Ⅱ之间通过钢楞Ⅱ连接固定,所述的停车平台设置在钢楞Ⅰ上方。
其中,所述汽车停车位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其中,所述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的自行车停车位和汽车停车位可根据需要设置充电桩,每个自行车停车位和汽车停车位上都设置喷淋装置。
其中,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内表面设置有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车库底沿车库外壁设置有排水沟,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底层地面为倾斜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地下资源,节约了地面资源;集合了地面机械式停车楼的占地小、土地利用率高及智能停车等所有优点;避免了地面建停车楼带来的影响周围采光、通风等居住环境质量的问题;根据周围社区的停车位缺口,可深可浅地建造适合车位数的类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避免了如大型地下公共停车场那样夜间大量空置的资源浪费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平面布置图。
图2为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4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