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4854.X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7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薛建良;王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界达特异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6/045 | 分类号: | B21D26/045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陈强 |
地址: | 21443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高压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属于金属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行业一直采用热成形、焊接、整形、表面处理等工序制造异型管类零部件,其性能和制造质量明显低于德、英美等产品,这样的加工工艺不仅复杂,效率低,而且最终成型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寿命短。
内高压成形技术是美国、德国上世纪90年代发明的新型成形技术,最先在航天卫星发射架、飞机油路系统等零部件制造中获得应用,并迅速推广至汽车、轨道车辆等行业,解决了“分体热冲+焊接+校形”技术制造管(壳)类零件性能不稳、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等工艺瓶颈难题,内高压成形工艺使零件组织细化、晶粒流向可控、性能获得显著提升,是变直径变壁厚异型管壳类零部件优质、高效、低耗制造成形的最有效工艺技术,是当今国际成形研究和应用发展最为迅速的新技术。
内高压成形的管件的关键工艺便是内高压胀形,内高压胀形是向管件内部通入高压气体,利用模具在管件表面胀成各种形状,最终制成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内高压成形的异型管件。常规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由于经常通入高压气体,很容易出现损坏,需要经常更换,导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只需单独更换密封头,降低成本的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它包括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端盖固定,另一端与密封头通过螺纹连接,其中连接杆的外部设置外螺纹,密封头的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开设充气孔,充气孔与外部的高压气管连接,所述连接杆和密封头的中间沿轴向开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一端与充气孔连通,另一端从密封头的末端通到钢管内,此外端盖的外侧还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液压缸推动密封装置的密封头进入钢管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密封头,由于只有密封头伸入钢管中,密封头外的部分不易损坏,而密封头损坏后只需螺纹拆卸便能方便更换,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连接杆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密封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与液压缸连接后的示意图。
其中:连接杆1、端盖2、密封头3、外螺纹4、内螺纹5、充气孔6、中心通孔7、液压缸8。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包括一根连接杆1,连接杆1的一端与端盖2固定,另一端与密封头3通过螺纹连接,其中连接杆1的外部设置外螺纹4,密封头3的内壁设置内螺纹5,密封头3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后可以快速更换,并且无需更换整个密封装置,降低了成本,所述连接杆1的表面开设充气孔6,充气孔6与外部的高压气管连接,用于让钢管内部进行内高压胀形,所述连接杆1和密封头3的中间沿轴向开设有中心通孔7,中心通孔7一端与充气孔6连通,另一端从密封头3的末端通到钢管内进行内高压胀形,此外端盖2的外侧还与液压缸8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液压缸8推动密封装置的密封头3进入钢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界达特异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界达特异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4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