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4858.8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7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波;代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华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刘万磊 |
地址: | 276111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驾驶 电车 专用道路 智能 公众信息服务 中央控制系统 安全管理 计费系统 通讯 电力供应系统 定位系统控制 定位系统 供电电线 交通信息 交通需求 系统实现 行驶路程 行驶路径 追踪记录 始发站 定制化 终点站 电轨 架设 验证 行驶 身份 交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系统及交通方法,包括:专用道路、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电力供应系统、定位系统、通讯与中央控制系统、安全管理与计费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所述专用道路是所述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行驶的专用道路,所述专用道路上空架设供电电线或者电轨;定位系统控制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的始发站、行驶路径和终点站;所述通讯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之间的通讯;安全管理与计费系统对乘坐人员的身份进行验证识别,追踪记录乘坐人员的行驶路程并且计算所需的费用;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交通信息公开化和交通需求定制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共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流与物流的流量和密度不断攀升。人们对于乘坐的舒适性、安全性、准时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解决手段主要包括建设宽阔的公路发展普通公交、建设成本高昂的轻轨或地铁发展轨道交通和开辟快速公交(BRT)等。这些解决手段经过多年的改进,现况均难以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与本发明接近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95715.8,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城市全立交全封闭轻型高架路通道的交通解决方案。但是其方案在实践上基本不现实,主要原因有:其一、道路限定为全封闭轻型高架路通道,也就是说地下、地面和不封闭的高架都不行,使得方案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二、路面铺设供电轨,车子还能在任意位置自由变道,这样设计使得实现难度非常大,且危险,若电压高,危险性就变高,若电压低,就会电能损耗大,电力供应成本高;其三、用高速相机识别路面铺设的带状导航线和定位条码,这要求相机的响应速度在毫秒级左右,这样的相机是价格非常昂贵的,何况扫描条码的高速激光扫描器,还需单独开发,即使市场上有也是天价。其四、那么多所述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的传感器成本是惊人的,如果每个所述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只采用一套传感器,一旦出现故障,后果非常严重,采用两套又成本翻番。其五、全封闭高架也必然增加这种系统的建设成本。这些主要问题都制约了其技术方案在当前阶段基本不可行。
本方案提出了一种更安全、稳定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全新的技术方案保证了实施的可行性,旨在提高公共交通的速度、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适性、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便捷性、环保性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以期能较好的克服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系统包括:专用道路、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电力供应系统、定位系统、通讯与中央控制系统、安全管理与计费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所述专用道路是所述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行驶的专用道路,所述专用道路上空架设供电电线或者电轨;定位系统控制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的始发站、行驶路径和终点站;所述通讯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之间的通讯;安全管理与计费系统对乘坐人员的身份进行验证识别,追踪记录乘坐人员的行驶路程并且计算所需的费用;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交通信息公开化和交通需求定制化。
所述专用道路东西横向和南北纵向交叉形成十字形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的专用道路,所述专用道路十字交叉处为全互通形十字立交,所述专用道路分为单车道或者多车道,所述专用道路的每个车道上空架设供电电线或电轨,所述专用道路中间设置N个站点,所述N为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专用道路包括高架道路、底面道路或地下隧道道路,但不仅限于此;
进一步地,地面道路两侧与其他道路相隔离,以防止行人、动物或其它机动与非机动车辆进入。
道路依据人流量或道路空间设计为单层、双层或多层,道路为一条或多条道路纵横交错,道路单向根据客流量建设一车道、两车道或多车道;根据需要在道路中途任意间隔距离设置站点。
进一步地,多条道路交错,其交汇处与现有高速公路交汇结构类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华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临沂华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48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