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消防逃生隧道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96018.5 申请日: 2017-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7642377A 公开(公告)日: 2018-01-30
发明(设计)人: 张延年;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建筑大学
主分类号: E21F11/00 分类号: E21F11/00;E21F1/00;E21F5/02;E21F17/103;E21F17/18;E21D9/14
代理公司: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21218 代理人: 刘凤桐
地址: 110168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双层 消防 逃生 隧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属于隧道技术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消防逃生隧道。

背景技术

隧道及地下工程以其基本不占用地面土地资源的突出优势,在当今面临“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3大挑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正所谓“入地有戏”。近十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不单表现在隧道数量、隧道长度的增长上,而且在技术上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各种工法的应用方面也有不断突破。中国大部分地铁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包括部分公路、铁路隧道,尤其是浅埋山岭隧道与水下隧道。钻爆法施工长期主导中国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推进了中国设备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进程,针对开挖和支护流水线作业,先后自主研制了液压凿岩台车、挖装机、自动机械化喷射混凝土设备、拱架安装机、移动栈桥、模板台车等一系列装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盾构、TBM掘进机长期以来依赖国外引进,但近年来以中铁装备为代表的中国厂家已实现了中国盾构和TBM的自主制造,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在地铁工程中广泛应用,并于2014年成功实现了超前地质预报装备的搭载。在大量工程实践中,不断创新了单护盾TBM和敞开式TBM技术,解决了TBM在软弱地层掘进脱困与市区沉降控制技术中的难题,形成了超浅埋、大宽度、小净距矩形顶管技术与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在甘肃引洮7号隧洞、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等工程中成功应用,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近年来,随着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埋深和长洞线隧道工程的不断增多,工程勘察综合利用了遥测遥感、多点高频物探、GIS、GPS等技术,不仅提高了勘测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控制精度的等级。设计技术方面引入了BIM技术,隧道设计逐步重视交通和建造艺术的双重功效,在隧道扁平度和埋深方面均有较大突破,涌现出一批新型隧道结构形式,诸如分岔隧道等,并形成了地下立体互通的设计理念,立体交叉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隧道和地铁中,如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但是现有的隧道大多都是直接贯通的,缺乏必要的逃生通道,这样在坍塌、火灾或隧道出口被堵死等事故发生时,隧道内人员不能及时脱险,隧道内人员无法实现自救,地质因素中,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工程地质灾害所引发的隧道坍塌事故也非常多,而且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逃生措施。地下水、渗透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也会加剧隧道结构的失稳和坍塌。有的隧道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的过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塌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受力性能好,承载力强,质量稳定的双层消防逃生隧道,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由于坍塌、火灾或隧道出口被堵死等事故导致隧道内人员不能脱险问题,能够在危险事故到来之时,有效实现隧道内人员自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双层消防逃生隧道,包括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防渗保护层(2)、上层行驶车道(3)、下层行驶车道(4)、下层排烟通道(5)、通风与采光系统(6)、交通灯(7)、竖向承重墙(8)、上层排烟通道(9)、防撞保护垫(10)、防火隔热墙(11)、逃生通道(12)、砾石粗砂层(13)、消防喷水装置(14)、车道结构底板(15)、防火感应报警系统(16)、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通孔(19)、抽烟机(20)、防水布(21)、海绵城市专用舱(22);

在圆形断面混凝土壳体(1)的外侧设置连续的防渗保护层(2),双层消防逃生隧道的上层设置有上层行驶车道(3)、下层设置有下层行驶车道(4),左侧设置有下层排烟通道(5)、上层排烟通道(9),右侧设置有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上层行驶车道(3)靠近上层逃生通道(17)一侧设置多个逃生通道(12),下层行驶车道(4)靠近下层逃生通道(18)一侧设置多个逃生通道(12),双层消防逃生隧道的下方设置有砾石粗砂层(13),同时还设置有通风与采光系统(6)、交通灯(7)、消防喷水装置(14)、防火感应报警系统(16)和抽烟机(20);防火隔热墙(11)设置在竖向承重墙(8)旁边,靠近下层排烟通道(5)、上层排烟通道(9)、上层逃生通道(17)、下层逃生通道(18)一侧; 通孔(19)连通上层行驶车道(3)和上层排烟通道(9);同时通孔(19)连通下层行驶车道(4)和下层排烟通道(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60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