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工业脱硫的节能型喷淋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8069.1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2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液 水管 工业脱硫 回流室 节能型 喷淋塔 物联网 回流组件 喷淋装置 升降机构 水泵 抽取 中和 喷头 室内 工业废气 节能效果 启闭机构 废液池 喷淋室 填料层 贮液室 喷淋 启闭 升降 检测 吸收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工业脱硫的节能型喷淋塔,包括两个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室、回流室、启闭室、第三水管、第二水泵和第四水管,喷淋室内设有填料层、第六水管、两个回流组件和若干喷头,回流室内设有升降机构、PH计和第七水管,该基于物联网的用于工业脱硫的节能型喷淋塔通过回流组件将反应液导入回流室以供循环抽取,由于回流室的高度大于贮液室的高度,因此设备花费更少的电能进行抽取,从而实现节能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升降机构带动PH机升降检测吸收液的中和状况,当吸收液中和完全时,通过启闭机构将吸收液排入到废液池,并通过第一水泵重新输送吸收液,保证设备对工业废气的吸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工业脱硫的节能型喷淋塔。
背景技术
喷淋塔是废气处理的一种装备,在工业废气处理中经常用到这样的净化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酸雾废气由风管引入进入净化塔,经过填料层,废气与氢氧化钠吸收液进行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中和反应,酸雾废气经过净化后,再经过除雾板脱水除雾后由风机排入大气,实现净化。
喷淋塔工作时,吸收液在塔底经水泵增压后在塔顶喷淋而下,最后回流至塔底循环使用,由于喷淋塔塔身较高,导致水泵通常需要耗费较多的电能将抽取的吸收液引入到塔顶处,不仅如此,采用循环利用吸收液进行中和酸雾废气的方式虽然节省了资源消耗,但是当吸收液内的碱性物质被彻底中和后,吸收液将不能继续对废气进行中和处理,而现有的喷淋塔内缺乏对吸收液PH的监测功能,导致喷淋塔在中和大量废气后,由于未及时更换吸收液,导致喷淋塔仍然会排除废气,从而使现有的喷淋塔实用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工业脱硫的节能型喷淋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工业脱硫的节能型喷淋塔,包括贮液室、进气室、干燥室、出气口、废液池、第一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添药口、进气口和两个喷淋装置,所述贮液室、进气室、干燥室、喷淋装置、出气口从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废液池设置在贮液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水泵固定在贮液室的上方且与贮液室连通,所述第一水泵通过第一水管与两个喷淋装置连接,所述添药口设置在贮液室的一侧且远离废液池,所述进气口设置在进气室上,所述喷淋装置与第二水管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管的底端设置在废液池的上方;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室、回流室、启闭室、第三水管、第二水泵和第四水管,所述回流室固定在喷淋室一侧的下方,所述启闭室固定在回流室的下方且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二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水泵固定在回流室的上方且与回流室连通,所述第二水泵通过第四水管与喷淋室连通;
所述喷淋室内设有填料层、第六水管、两个回流组件和若干喷头,所述喷头固定在喷淋室内的顶部且与第四水管连通,所述第六水管设置在喷淋室的底部且与回流室连通,两个回流组件分别设置在喷淋室两侧的内壁上且交错设置,所述填料层设置在喷头和回流组件之间;
所述回流室内设有升降机构、PH计和第七水管,所述升降机构与PH计传动连接,所述第七水管的顶端与第二水泵连通,所述第七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回流室内的底部,所述第五水管远离喷淋室的一端设置在回流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水管远离第一水泵的一端设置在回流室内的另一侧,所述回流室的底部与启闭室连通。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将通过填料层的吸收液回流到回流室内,所述回流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五水管,所述第一挡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固定在喷淋室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挡板的底端固定在第一挡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五水管的一端与开口连通,所述第五水管的另一端与第六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80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