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和含该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8688.0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3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蒲红斌;王曦;陈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4 | 分类号: | H01L29/74;H01L29/06;H01L2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王奇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入 增强 缓冲 结构 sic 触发 晶闸管 | ||
1.一种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缓冲区即第一外延层(3),该上缓冲区材料为n型SiC,厚度为0.1μm-2.9μm,上下端表面积为1μm2-2000cm2;
紧邻上缓冲区的下方为下缓冲区即第二外延层(2),该下缓冲区的材料为n型SiC,厚度为0.1μm-2.9μm,上下端表面积为1μm2-2000cm2;
上缓冲区与下缓冲区相连,其中上缓冲区的施主杂质掺杂浓度大于下缓冲区的施主掺杂浓度。
2.一种含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4),在衬底(4)下表面制作有第一外延层(3),在第一外延层(3)下表面制作有第二外延层(2),在第二外延层(2)下表面制作有第三外延层(1);
在衬底(4)上表面制作有第四外延层(5),在第四外延层(5)上表面制作有第五外延层(6),
在衬底(4)上部镶嵌有结终端(9),并且结终端(9)位于第四外延层(5)的末端之外;
还包括绝缘介质薄膜(7),绝缘介质薄膜(7)覆盖在第五外延层(6)的各个凸台侧壁、各个凸台之间的第四外延层(5)表面、第四外延层(5)末端侧壁、结终端(9)表面、以及结终端(9)末端之外衬底(4)的表面,绝缘介质薄膜(7)位于各个凸台之间的部分的高度低于凸台的上端面;
在第五外延层(6)的各个凸台上端面覆盖有阴极(8);
在第三外延层(1)下端面覆盖有阳极(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4)的材料为n型SiC,该衬底(4)的厚度为100μm-1mm,该衬底(4)的上下端表面积为1μm2-2000cm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外延层(1)的材料为p型SiC,该第三外延层(1)的厚度为0.1μm-10μm,该第三外延层(1)的上下端表面积为1μm2-2000cm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外延层(5)的材料为p型SiC,该第四外延层(5)的厚度为0.1μm-3μm,该第四外延层(5)的上下端表面积为1μm2-2000cm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外延层(6)分为多个凸台,每个凸台的侧壁为平面,该第五外延层(6)的材料为n型SiC,该第五外延层(6)的厚度为0.1μm-10μm,该第五外延层(6)的上下端表面积为1μm2-2000cm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终端(9)呈p型,其厚度不大于1μm,宽度为1μm-1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介质薄膜(7)厚度为0.1μm-2μ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8)由阴极金属与阴极压焊块组成,阴极压焊块覆盖在阴极金属的上表面,厚度为0.1μm-1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注入增强缓冲层结构的SiC光触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10)由阳极金属与阳极压焊块组成,阳极压焊块覆盖在阳极金属的下端面,厚度为0.1μm-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86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