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波式触控装置及其触控判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1037.6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6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孝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3 | 分类号: | G06F3/043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梅;张行知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 式触控 装置 及其 判断 方法 | ||
一种声波式触控装置,包括超声波接收单元、超声波发射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用于发射超声波,所述超声波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反射的所述超声波,该超声波接收单元在受到外界扰动时产生低频电信号,该低频电信号导致超声波接收单元输出端输出的电信号发生变化,所述控制器通过该电信号的变化判断是否开启超声波接收单元。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该声波式触控装置的触控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波式触控装置及该声波式触控装置进行触控判断的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方式,是人与机器进行互动的最自然的方式。触控装置发展至今己广泛用于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话、公共信息、智能家电、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在目前的触控领域,主要有电阻式触控装置、光电式触控装置、声波式触控装置、平面电容式触控装置、投射电容式触控装置。
声波式触控装置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目前的声波式触控技术中,声波发生器能发送一种高频声波并抵达盖板表面,当手指触及盖板时,触点上的部分声波即被阻止,部分声波反射,声波接收元件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控制器对该电信号进行分析,控制器将依据分析结果判定是否为有效触控,以实现用户与终端之间的交互。在交互过程中经常出现误触的情况,这对于用户的使用体验存在不好的影响。在日常使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误触,例如水、油、杂讯、碰撞等,传统的声波式触控装置很难对上述杂讯与手指的触控做出区别,部分已知的可以对上述杂讯与手指的触控做出区分的声波式触控装置也因为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上的缺陷,导致该声波式触控装置在非必要工作时间被频繁唤醒,导致耗电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声波式触控装置,该声波式触控装置可以有效对误触因素(水、油、杂讯、碰撞等)及手指进行区分,而且通过工作方式的优化降低该声波式触控装置在非必要工作时间内被唤醒的频率,减少耗电。
另,还提供一种该声波式触控装置的触控判断方法。
一种声波式触控装置,包括超声波接收单元、超声波发射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用于发射超声波,所述超声波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反射的所述超声波,该超声波接收单元在受到外界扰动时产生低频电信号,该低频电信号导致超声波接收单元输出端输出的电信号发生变化,所述控制器通过该电信号的变化判断是否开启超声波接收单元。
一种声波式触控装置判断触控的方法,该声波式触控装置包括超声波接收单元、超声波发射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用于发射超声波,所述超声波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反射的所述超声波,该超声波接收单元在受到外界扰动时产生低频电信号,该超声波接收单元在接收反射的所述超声波时产生高频电信号,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该超声波发射单元保持关闭,该控制器监控该超声波接收单元输出端的电信号;
步骤S20:判断超声波接收单元输出端的电信号是否低于阈值一,若低于阈值一则执行步骤S30,若不低于阈值一则重新执行步骤S10;
步骤S30:开启或保持开启该超声波发射单元,并同时执行步骤S41及步骤S42;
步骤S41:控制器监测超声波接收单元输出端的低频电信号,若超声波接收单元输出端电信号升高则执行步骤S43,若超声波接收单元输出端电信号未升高则返回步骤S30;
步骤S42:控制器对超声波接收单元接收的超声波信号所转换出的高频电信号进行分析,若判定该高频电信号降低至阈值二之下则执行步骤S44,若判定该高频电信号未降低至阈值二之下则返回步骤S30;
步骤S43:关闭超声波发射单元并回到步骤S10重新开始判断;
步骤S44:对高频电信号在阈值二之下的时间进行判定,若时间长度在阈值三之上则判断为有效触控发生,若时间长度在阈值三之下则回到步骤S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1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