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肟化尾气回收一氧化二氮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1508.3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4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侃;陈春凤;杨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1/22 | 分类号: | C01B21/22;B01D53/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李志民 |
地址: | 05009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氧化二氮 加热器 低温溶解 氨肟化 吸收塔 方法和装置 尾气回收 冷却器 尾气 氮气 出口连接 放空系统 气体出口 有效回收 出气口 进料口 进水口 溶解器 溶解水 水出口 塔顶 储罐 副产 加热 吸收 生产成本 冷却 氧气 能耗 回收 释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肟化尾气回收一氧化二氮的方法和装置,装置包括冷却器、吸收塔、温溶解器和加热器。吸收塔顶部的气体出口连接到低温溶解器的进料口,低温溶解器出气口连接到放空系统,水出口连接到加热器的进水口,加热器的一氧化二氮出口连接到一氧化二氮储罐。回收一氧化二氮的方法为氨肟化尾气经冷却器冷却和吸收塔吸收,吸收塔顶出来的气体经低温溶解器低温溶解一氧化二氮,分离出氧气和氮气,溶解水到加热器加热释放出一氧化二氮。本发明利用一氧化二氮可以溶于水的特点,通过温度变化有效回收了氨肟化尾气中的副产一氧化二氮,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本发明的流程简单,设备投资少,操作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方法及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氨肟化尾气回收一氧化二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又称笑气,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化学式为N2O,是一种氧化剂。一氧化二氮高温下能分解成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同氧气),但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的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电子工业和医学等领域。
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约为CO2的300倍,是一种潜在的导致温室效应和臭氧层减少的气体。大气中N2O主要来自农业排放、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和废水。环己酮生产装置的氨肟化反应尾气的主要组分是一氧化二氮、氮气和少量氧气。传统的工艺方法是将经过冷却、尾气吸收塔吸收后含有大量N2O的尾气放空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一氧化二氮的治理引起了各国环保组织的高度重视。
申请号为号为201420401776.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利用氨肟化反应放空气提取一氧化二氮的装置,利用氨肟化尾气中各组分的沸点差进行一氧化亚氮的分离,有效分离出氨肟化尾气中的副产一氧化二氮,避免直接排入大气污染环境,但该专利技术需要压缩机压缩,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肟化尾气回收一氧化二氮的方法,回收氨肟化尾气中的副产一氧化二氮,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氨肟化尾气回收一氧化二氮的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氨肟化尾气回收一氧化二氮的方法,环己酮生产装置的氨肟化尾气经冷却器冷却和吸收塔吸收,回收尾气中的叔丁醇、氨气循环利用。吸收塔顶出来的气体经低温溶解器低温溶解一氧化二氮,分离出氧气和氮气,溶解水到加热器加热释放出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出装置,释放出一氧化二氮的水到低温溶解器循环利用。
温溶解器低温溶解一氧化二氮的温度为0~20℃,压力为0.1MPa~0.3MPa(表压)。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为70~90℃,压力为0.1~0.4 MPa(表压)。冷却器冷却的冷却温度为 40~60℃,吸收塔的操作温度为40~50℃,操作压力为0.1~0.3 MPa。
本发明氨肟化尾气回收一氧化二氮的装置,包括冷却器和吸收塔,冷却器的入口与环己酮生产装置的氨肟化尾气出口连接,出口与吸收塔连接。装置设有低温溶解器和加热器,低温溶解器设有进料口、循环水入口、出气口和水出口,加热器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一氧化二氮出口。吸收塔顶部的气体出口连接到低温溶解器的进料口。低温溶解器的出气口连接到放空系统,水出口连接到加热器的进水口。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冷却器连接到低温溶解器的循环水入口,一氧化二氮出口连接到一氧化二氮储罐。
装置设有补充水管路,补充水管路连接到低温溶解器的循环水入口,加热器设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与蒸汽管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1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