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骑乘人碰撞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1840.X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7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侯福震;栾朋;习波波;李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骑乘 碰撞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骑乘人碰撞试验装置,包括辅助支撑机构、导轨、转盘和可移动支撑底板,辅助支撑机构固定设置在导轨上,导轨通过转盘转动设置在可移动支撑底板上;导轨用于支撑骑乘车辆,并为骑乘车辆在试验过程中提供直线行驶的轨道;辅助支撑机构,用于与骑乘车辆的中心轴相连,使骑乘车辆在运载过程中保持平衡;转盘,用于带动导轨在可移动支撑底板上转动并将转动后的导轨锁止;可移动支撑底板,用于将导轨和骑乘车辆移动到任意位置并固定。本发明既能够适用不同规格的骑乘车辆,又能够满足不同车辆多角度碰撞的需求,从而实现对骑乘人在碰撞过程中的受伤情况进行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骑乘人碰撞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双级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等技术的应用,车内驾驶员及乘员在交通事故中受保护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但自行车、电动车以及摩托车等骑乘人员的受伤害情况,并没有标准的试验标准及评价标准。在我国,人车混合交通比重大,由骑车人导致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比例相当高。据数据统计,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宁波、长春、北京、威海、佛山和长沙等地共计1508起交通事故中,机动两三轮车以及自行车事故为798起,占总事故的比率为53%,事故中的伤亡率更是高达92.6%。车辆安全性一直是顾客购买车辆的重要指标之一,车辆安全性不仅仅包含对车内乘员的保护能力,也包含了对道路弱势群体的保护能力。2018年,行人安全将纳入到我国新车评价规程当中。因此,骑乘人试验能力建设工作亟待提升。
在我国,人车混合交通比重大,骑乘人交通事故形式也是千姿百态,自行车、电动车以及摩托车参与的比重均比较大。这就要求骑乘试验装置既要适用不同规格的骑乘车辆,也要满足不同车辆多角度碰撞车辆的需求。现有行人保护设备,只能在一定角度内发射试验假人的单个部位,显然无法满足试验需求。而车辆撞击静止骑乘车辆,则对试验车辆状态要求较高,且耗时费力,试验过程过于复杂。
综上,研发一种骑乘人碰撞试验装置,使其既能够适用不同规格的骑乘车辆,又能够满足不同车辆多角度碰撞的需求,从而实现对骑乘人在碰撞过程中的受伤情况进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够适用不同规格的骑乘车辆,又能够满足不同车辆多角度碰撞需求的骑乘人碰撞试验装置,从而解决骑乘车辆碰撞试验的问题,实现对骑乘人在碰撞过程中的受伤情况进行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骑乘人碰撞试验装置,包括辅助支撑机构、导轨、转盘和可移动支撑底板,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通过所述转盘转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支撑底板上;
所述导轨,用于支撑骑乘车辆,并为所述骑乘车辆在碰撞试验过程中提供直线行驶的轨道;
所述辅助支撑机构,用于与所述骑乘车辆的中心轴相连,使所述骑乘车辆在运载过程中保持平衡;
所述转盘,用于带动所述导轨在所述可移动支撑底板上转动并将转动后的所述导轨锁止;
所述可移动支撑底板,用于将所述导轨和所述骑乘车辆移动到任意位置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设置在所述导轨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导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导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支撑结构,所述骑乘车辆的前轮中心轴容纳在所述第一弧形支撑结构的内凹弧形面内,所述骑乘车辆的后轮中心轴容纳在所述第二弧形支撑结构的内凹弧形面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支撑结构平行于所述后轮中心轴的方向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弧形支撑结构平行于所述前轮中心轴的方向的长度为L2,所述L1大于所述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1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