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半光涤纶毛圈针织坯布染色时毛圈钩丝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4306.4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5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邱煌乐;田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狮市新祥华染整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7/00 | 分类号: | D06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7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圈 染色 染缸 针织坯布 热处理 毛圈针织布 布面 半光涤纶 组织结构 烘干机 收缩 染色过程 坯布 加工品 预烘干 移位 烘干 破孔 稀薄 合格率 | ||
一种消除半光涤纶毛圈针织坯布染色时毛圈钩丝的方法,本方法就是将即将进入染缸染色的毛圈针织坯布,在进入染缸之前先进入烘干机进行预烘干热处理的方法,烘干温度120°C,烘干机转速为每分钟15码,让毛圈针织坯布布面收缩、组织结构紧密、不易产生自钩和毛圈移位后再进入染缸进行染色。经本方法热处理后,让组织结构稀薄的毛圈针织布进行布面收缩,形成结构紧密的坯布后再进入染缸染色。经预先热处理的毛圈针织布染色过程与其他布种相近,基本不会产生自钩或破孔情况现象,极大的提高加工品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技术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消除半光涤纶毛圈针织坯布染色时毛圈钩丝的方法,漂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轻克重的毛圈针织布,由于组织结构稀薄,在前处理加工进入染缸时,因坯布自身的摆动产生毛圈之间相互接触,会造成某一些毛圈互相缠结,随着坯布的不断运动,缠结处的丝会被拉开成突出的单条丝(线),这种现象行业术语叫钩丝现象,这是质量要求所不允许的。一旦钩丝现象集中在某一个局部时,因大量的毛圈被钩出成线,便会在那个局部造成破孔。一旦大面积出现钩丝甚至破孔,破孔的部分就成了废品,这给染整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轻克重毛圈针织布传统染整工艺出现钩丝或破孔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半光涤纶毛圈针织坯布染色时毛圈钩丝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半光涤纶毛圈针织坯布染色时毛圈钩丝的方法,本方法就是将即将进入染缸染色的毛圈针织坯布,在进入染缸之前先进入烘干机进行预烘干热处理的方法,烘干温度120°C,烘干机转速为每分钟15码,让毛圈针织坯布布面收缩、组织结构紧密、不易产生自钩和毛圈移位后再进入染缸进行染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的技术原理就是利用毛圈针织布的热收缩原理,在进入染缸前进行120°C的较高温热处理,让组织结构稀薄的毛圈针织布进行布面收缩,形成结构紧密的坯布后再进入染缸染色。经预先热处理的毛圈针织布染色过程与其他布种相近,基本不会产生自钩或破孔情况现象,极大的提高加工品的合格率。不但减少企业损失提高效益,而且有效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消除半光涤纶毛圈针织坯布染色时毛圈钩丝的方法,本方法就是将即将进入染缸染色的毛圈针织坯布,在进入染缸之前先进入烘干机进行预烘干热处理的方法,烘干温度120°C,烘干机转速为每分钟15码,让毛圈针织坯布布面收缩、组织结构紧密、不易产生自钩和毛圈移位后再进入染缸进行染色。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就是利用毛圈针织布的热收缩原理,在进入染缸前进行120°C的较高温热处理,烘干机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5吗的中等速度,让原来组织结构比较稀薄的毛圈针织布进行布面收缩,形成结构比较紧密的坯布后再进入染缸染色。经预先热处理的毛圈针织布,其染色过程技术参数控制与其他布种的技术参数控制相接近,而且染色过程基本不会产生自钩或破孔情况现象,极大的提高加工品的合格率。不但减少企业损失提高效益,而且有效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狮市新祥华染整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石狮市新祥华染整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4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