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粒沉积露头研究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05732.X 申请日: 2017-10-25
公开(公告)号: CN107942032A 公开(公告)日: 2018-04-20
发明(设计)人: 施振生;董大忠;邱振;梁萍萍;张晨晨;卢斌;桂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3/24 分类号: G01N33/24;G01N1/32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朱坤鹏
地址: 100007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细粒 沉积 露头 研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页岩油、页岩气地质勘探与开发工程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细粒沉积露头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细粒沉积是指粒径小于62.5μm的沉积物和沉积岩,由外源组分和内源组分组成,包括陆屑碎屑、有机质、生物碎屑颗粒与自生矿物等。细粒沉积由于粒度细、手标本研究难度大,人们一直认为其为均质的或块状的,由低能水体悬浮沉降作用形成。近年来,露头和岩心观察,尤其是水槽实验证实,细粒沉积不仅可形成于静水环境,在一定的水流速度下也能堆积。当颗粒直径小于10μm时,范德华力作用可形成絮凝颗粒,并能以底载荷的形式搬运和沉积,并形成波纹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侵蚀及下超等现象。另外,细粒沉积还可以内碎屑、粪球粒、泥岩岩屑、海洋雪等形式搬运和沉积,并形成特定的沉积构造。

与早期认识不同,细粒沉积不仅具有明显的宏观非均质性,可细分出层、层组、准层序、准层序组和体系域,微观上也具有明显非均质性,表现出特定的纹层和纹层组合,其组成、结构及构造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必须以露头资料为基础,开展野外及室内研究工作。国内细粒沉积研究由于起步较晚,进展缓慢,至今未能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细粒沉积露头研究步骤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明确页岩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及岩石力学性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粒沉积露头研究方法,该细粒沉积露头研究方法利用露头资料,建立细粒沉积层序地层格架,能够表征细粒沉积储层特征及岩石力学性质,为评价黑色泥岩资源潜力与页岩气开发提供依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粒沉积露头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标准剖面;

步骤2、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确定层序地层格架,以标准实体化石为依据建立年代地层格架;

步骤3、系统、连续取样;

步骤4、打磨样品,描述黑色泥岩纹层组成、结构和构造;

步骤5、开展黑色泥岩的储层特征分析;

步骤6、开展黑色泥岩的岩石力学及应力敏感性分析。

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借助地质图,通过野外踏勘选取1条标准的剖面,要求该剖面出露完整、层面新鲜、便于工作;

步骤1.2、记录该剖面中露头泥岩的风化特征及横向、纵向分布,该风化特征包括风化后泥岩的颜色、裂理发育特征及其差异性变化。

步骤1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挖出该剖面中的新鲜面,避免高活性矿物风化对该新鲜面造成的影响;

步骤1.4、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反复观察、调查和拍照整个所述新鲜面。

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根据该新鲜面的岩性、岩相宏观突变、区域不整合面、火山灰夹层标准识别三级地层界面,建立岩性地层划分方案;

步骤2.2、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根据该新鲜面的地层界面特征、地层粒序变化、岩石组成特征、古生物组成特征、纹层组合特征及旋回性变化识别每个准层序。

步骤2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3、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根据所述每个准层序的内部矿物组成、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及厚度纵向演化分析所述准层序的叠置样式,识别该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及层序,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步骤2.4、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对每个所述准层序逐层开展精细实体化石研究,描述每个所述准层序的实石组成、特征、丰度和分异度,并与全球化石地层对比,建立该剖面的年代地层格架。

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沿垂直的地层方向从该剖面(新鲜面)中连续切取大样样品,该大样样品切取两份,一份用于纹层描述,另一份用于分析化验;

步骤3.2、系统采集该新鲜面中的样本并进行地化分析化验,该地化分析化验包括样品分地层及沉积相、储层特征、岩石力学及应力敏感性4个方面。

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采用6道工序切割并抛光该大样样品,该6道工序依次为切割、粗磨、中磨、细磨、精磨和抛光;

步骤4.2、观察该大样样品的抛光面,从纹层形态、连续性和几何关系三个方面描述纹层构造,所述纹层形态分为板状、弯曲状和波状,所述连续性分连续和断续,所述几何关系分平行和非平行。

步骤4还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5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