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用润滑油加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7964.9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7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克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克俭 |
主分类号: | F16N37/00 | 分类号: | F16N37/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油腔 伸缩杆 固定板 润滑油加注装置 可滑动连接 挡板 焊接固定 储油罐 轴承 密封圈 市场推广 粘性连接 出油口 伸缩杯 下表面 橡胶塞 弹簧 滑轨 空腔 气缸 包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用润滑油加注装置,包括注油腔,所述注油腔右侧正中间开设有出油口,所述注油腔左侧正中间可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左侧末端可滑动连接有气缸,所述注油腔左侧与伸缩杆连接处通过粘性连接有密封圈,所述伸缩杆右侧末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注油腔的连接处通过粘性固定连接有橡胶塞,所述伸缩杆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注油腔下方固定安装有储油罐,储油罐由固定板与伸缩杯包围而成的空腔构成,所述注油腔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的凹槽中通过粘性固定连接有滑轨,设计科学合理,方案切实可行,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油加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用润滑油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他零件相对运动位置,起支承或导向作用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类。
目前轴承设备润滑油加注一般采用人工作业模式,即按照标准要求的周期,通过手动油枪(油壶)或气动加注设备对加油部位逐一进行加注润滑油操作,两种加注设备均对加注量无法准确控制,量小时达不到润滑效果,加注量大时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可能腐蚀设备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用润滑油加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用润滑油加注装置,包括注油腔,所述注油腔右侧正中间开设有出油口,所述注油腔左侧正中间可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左侧末端可滑动连接有气缸,所述注油腔左侧与伸缩杆连接处通过粘性连接有密封圈,所述伸缩杆右侧末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注油腔的连接处通过粘性固定连接有橡胶塞,所述伸缩杆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注油腔下方固定安装有储油罐,储油罐由固定板与伸缩杯包围而成的空腔构成,所述注油腔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的凹槽中通过粘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另一侧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粘性连接在伸缩杯上,所述注油腔下方可转动连接有单向挡片,所述单向挡片下方固定连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下方末端固定连接有进油口。
优选的,所述气缸内部为空腔,且所述伸缩杆末端安装在气缸内腔,且所述伸缩杆在气缸内腔左右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进油口包裹在截面呈半圆形结构的扇形囊内,且所述进油口数目不少于三个。
优选的,所述挡板向右延伸至注油腔右侧表面内侧,所述挡板向左延伸至注油腔左侧表面内侧。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轴承用润滑油加注装置,通过设置单向挡片,当气缸控制伸缩杆向内运动时,由于注油腔内气压发生变化,单向挡片打开,储油罐内的油经进油管吸入注油腔内,当气缸控制伸缩杆向外运动时,注油腔内气压变化,单向挡片关闭,防止润滑油回流;通过设置气缸和伸缩杆,可以通过操控外部的控制开关上的按钮开控制伸缩杆的运动,避免了人为的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注油腔上设置有刻度线,通过设置刻度线,可以对润滑油进行定量的加注,既可以避免加注的油量过多,又可以避免加注过多产生原料的浪费;通过设置滑轨和滑块,使伸缩杯可以进行自由的滑行,以此可以方便的调节储油罐的容积,使储油量可以根据人为要求进行调节,方便快捷,该轴承用润滑油加注装置,设计科学合理,方案切实可行,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滑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油罐、2注油腔、3固定板、4伸缩杯、5单向挡片、6进油管、7进油口、8气缸、9伸缩杆、10弹簧、11密封圈、12挡板、13橡胶塞、14出油口、15滑轨、1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克俭,未经梁克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7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