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8374.8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8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合;坦咖丹初·维加库玛·瑞迪;张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3/06 | 分类号: | C07D403/06;C07D417/14;A61K31/427;A61K31/4178;A61P31/04;A61P3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靛红唑醇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医药 应用 | ||
1.靛红唑醇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结构如通式II所示:
式中,R1为氢、烷基;R2为氢、硝基;R3为氢、硝基;R4为羟基、氨基、苯氨基、2,4-二硝基苯胺基、硫脲基、噻唑氨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R1为氢、甲基;R2为氢、硝基;R3为氢、硝基;R4为羟基、氨基、苯氨基;2,4-二硝基苯胺基、硫脲基、噻唑氨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或其 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为下述化合物中的任一种:
4.权利要求3所述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靛红唑醇类化合物为II-1、II-2、II-3、II-4、II-5或II-6;
式II-1~II-5化合物的制备步骤为:
1)通式I所示靛红唑醇类化合物的制备:将2-甲基-5-硝基咪唑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碱的作用下,与通式VI所示靛红环氧化物发生开环反应即制得通式I所示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其中R1为甲基;R2为氢;R3为硝基;
2)式II-1~II-5化合物的制备: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通式I所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伯胺化合物,在酸的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即制得所述通式II-1~II-5所示靛红席夫碱类化合物;
式II-6化合物的制备步骤为:
按照步骤1)和2)制备得到通式II-5所示化合物,将其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氯乙醛,在碱的作用下成环即制得通式II-6所示靛红噻唑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h,所述碱为碳酸钾,通式VI所示靛红环氧化物与碳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1;
步骤2)中所用有机溶剂为乙醇,所用催化剂为催化量盐酸,反应温度为80℃,所述伯胺化合物与通式I所示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式II-6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环化反应的溶剂为乙醇,所述碱为三乙胺,所述氯乙醛与水混合后使用,反应时长为2-3h,反应结束后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所述通式II-5所示化合物与氯乙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
6.含有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的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片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滴丸剂、注射剂、粉针剂、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栓剂、软膏剂、凝胶剂、膜剂、气雾剂或透皮吸收贴剂。
8.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靛红唑醇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真菌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烟曲霉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83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