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排水式船用中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8484.4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7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董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威普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黄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排水 式船用中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机械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水式船用中冷器。
【背景技术】
对于增压内燃机而言,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增压的内燃机之所以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一般内燃机自然进气的效率高。当空气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高,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内燃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现象。
然而,在中冷过程中增压内燃机内会形成大量的冷凝水,造成发动机的早期损坏,从而导致发动机的功率下降、启动困难、机油消耗量增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发动机自动熄火。在船用增压柴油机中,其工作环境的湿度较大,中冷前进气温度一般大于170℃,中冷后进气温度一般在40℃左右,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后形成液态水。进一步,由于船用柴油机的螺旋桨的位置低于柴油机的位置,柴油机的安装有一定的斜度,输出端(中冷器端)处于较低的位置,所以船用柴油机会聚集更多的冷凝水,需要将冷凝水及时放出。现有技术中,增压柴油机进气中冷后冷凝水由安装在进气管最底端的螺塞或放水旋塞(阀门)放出。当柴油机停止工作时,用扳手拧下螺塞或打开防水阀门将冷凝水放掉,在柴油机开启工作时,将螺塞旋紧或将防水旋塞关闭。其操作较为繁琐,并且多次进行螺塞的装卸,极易导致进气管的螺纹损坏。这种放水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很难保证柴油机停机后或起动前放水,当操作人员没有放冷凝水的意识或忘记放冷凝水时,冷凝水会随进气进入气缸,由于此时气缸内温度较低,水不易蒸发,部分冷凝水会沿气缸套壁进入到油底,破坏气缸套的润滑,并稀释了机油,缩短机油的使用周期,提高使用成本;若水量过大还会引起顶缸或拉缸等较大故障;当柴油机开启时若忘记关闭放水孔,会出现进气泄露现象,影响柴油机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排水式船用中冷器,通过结构的改进,实现了自动排水的目的,从而较大程度的避免了散热片和缸套的早期腐蚀,保证了系统的持续运行,减少系统停止运行带来的各项经济损失,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能环保,结构紧凑,便于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排水式船用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壳体,所述中冷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出水盖,所述中冷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回程水盖,所述中冷器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高温进气风罩,所述中冷器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增压后风罩,所述中冷器壳体的内部中心设置有中冷器芯组,所述进出水盖、中冷器芯组以及所述回程水盖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条通道,所述高温进气风罩与所述增压后风罩连通形成第二条通道,所述第一条通道垂直于所述第二条通道,且所述第一条通道与所述第二条通道互不相通;所述增压后风罩下端连通有L形导气弯头,所述导气弯头的下端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下端连通有自动排水细牙螺钉。所述第一条通道内部有流动的冷却水,所述第二条通道内部有流动的高温气体,所述第一条通道用于所述高温气体的冷却,所述高温气体内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冷凝水,并吸附于所述中冷器芯组,当所述冷凝水过多时,逐步汇集于所述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内的水面升高后,所述冷凝水对所述自动排水细牙螺钉的压力增大,所述自动排水细牙螺钉便自动排水。
较佳的,所述自动排水细牙螺钉的下端设置有排水软管,现场清洁、卫生。
进一步,所述进出水盖与所述中冷器壳体之间设置有进出水盖垫片,所述回程水盖与所述中冷器壳体之间设置有回程水盖垫片,所述高温进气风罩与所述中冷器壳体之间设置有高温进气风罩垫片,所述增压后风罩与所述中冷器壳体之间设置有增压后风罩垫片,密封性能好,避免泄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了自动排水的目的,从而较大程度的避免了散热片和缸套的早期腐蚀,保证了系统的持续运行,减少系统停止运行带来的各项经济损失;(2)所述第一条通道与所述第二条通道的垂直设置,提高了冷却效果,节能环保,结构紧凑,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威普换热器有限公司,未经大冶威普换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84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