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09815.6 申请日: 2017-10-25
公开(公告)号: CN107808046A 公开(公告)日: 2018-03-16
发明(设计)人: 周博;伍友军;王晓宇;刘见华;叶帆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
代理公司: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代理人: 俞涤炯
地址: 200001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船体 爆炸 冲击 弯矩 确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船舶结构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舰船,其生命力水平的评估是首先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水下非接触爆炸,大量文献表明水下非接触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载荷与气泡脉动载荷将会对舰船造成总体破坏,而舰船强度作为多年来水面舰船生命力技术中的重要考核指标,特别是船体总纵强度,在保证船舶结构的安全性上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强度。

水下非接触爆炸对舰船的作用主要包括冲击波载荷和气泡脉动载荷,冲击波载荷峰值大但作用脉宽极小,会对结构产生局部破坏;气泡脉动载荷峰值相对较低但作用脉宽大,当脉动频率与舰船固有频率接近时,此时由水下爆炸激起的冲击动弯矩会对舰船产生总体破坏。因此,对处于水面舰船而言,在校核其总纵强度时,其外力的计算不但要考虑传统校核方法中的波浪弯矩和静水弯矩,还要计及水下武器爆炸冲击波载荷及气泡脉动载荷所引起的冲击动弯矩。

目前,国内外规范就大尺度舰船针对爆炸冲击弯矩未给出具体要求,而作为水面舰船必须具有抵御一定程度的爆炸攻击而不发生毁灭性的总纵强度破坏的能力,才能保障作战使命的顺利完成,所以如何给出爆炸冲击动弯矩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

一种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S1:根据船体各站剖面的惯性矩将所述船体简化为一船体梁模型,并将所述船体的重量以及所述船体的附连水质量等效至所述船体梁模型上;

步骤S2:以自由场中的压力载荷为基础,利用所述船体的外壳的各单元的几何坐标求出作用在所述外壳的每站上的激励力,作为所述船体梁模型计算的输入载荷;

步骤S3:根据所述船体的水线面计算出所述船体因吃水改变产生的浮力,并将所述浮力简化为弹簧模型,模拟船体浮态带来的影响;

步骤S4:将所述输入载荷和所述弹簧模型加载至所述船体梁模型,得到船体梁数值模型;

步骤S5:利用有限元软件求出所述船体梁数值模型在所述输入载荷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及位移响应;

步骤S6:根据达朗贝尔原理,综合考虑所述船体的激励力、惯性力以及弹簧力的作用,求解出各校核剖面的冲击动弯矩。

上述的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S6中,所述冲击动弯矩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Mde为所述冲击动弯矩;

i=1表示从第一个站号开始累计对校核剖面产生的冲击动弯矩;

n=5,10,14表示对校核剖面弯矩累计的截止站号;

P为各站号的激励力载荷输入项;

a为船体各站的加速度项;

k为各站因吃水改变产生的浮力变化项;

l为各站距计算剖面的力臂;

x为吃水变化项。

上述的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浮力变化项与所述弹簧模型的刚度相对应。

上述的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其中,所述吃水变化项与所述弹簧模型的变形相对应。

上述的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S1中,根据全船重量分布曲线,计算出各站船体的重量,并与各站船体的所述附连水质量相叠加,以质量点的形式等效至所述船体梁模型上。

上述的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与入射波的几何关系并计及流固耦合作用,计算出所述船体的外壳的各单元所受的垂向激励力。

上述的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S2中,对各站内的每一单元所受的垂向激励力进行积分,得到整个站内所述外壳遭受的垂向激励力的时历曲线,作为所述船体梁模型计算的输入载荷。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的确定方法。

(2)本发明为大型水面舰船计算爆炸冲击动弯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的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船体梁爆炸冲击动弯矩确定方法的有限元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98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