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及其驱动的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0865.6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6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姣;钟文琪;邵应娟;陈晓乐;展锦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3/08 | 分类号: | F22B3/08;F22B31/08;F22B31/00;F22G7/00;F01K7/32;F01D1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8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氧化 碳循环 流化床 燃煤 锅炉 及其 驱动 发电 系统 | ||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气箱(1)、储气站(2)、膜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壁(3)、屏式加热器(4)、屏式高温再热器(5)、分离器(6)、灰分控制阀(7)、外置上级省煤器(8)、低温再热器(9)、下级省煤器(10)和空气预热器(11);所述膜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壁(3)、屏式加热器(4)和屏式高温再热器(5)设置在炉膛内,分离器(6)、灰分控制阀(7)和外置上级省煤器(8)沿炉膛出口灰分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低温再热器(9)、下级省煤器(10)和空气预热器(11)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尾部烟道中;
所述储气站(2)与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气箱(1)双向联通,所述膜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壁(3)入口分别与外置上级省煤器(8)出口以及高温回热器(15)出口联通;
炉膛内仅设置有膜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壁(3)、屏式加热器(4)和屏式高温再热器(5),所述膜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壁(3)沿炉膛四壁贴壁布置,所述屏式加热器(4)和屏式高温再热器(5)分别悬于炉膛前后墙错开布置,所述屏式加热器(4)由并联的第一屏式加热器(4-a)和第二屏式加热器(4-b)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密相区底部宽D2=0.55~0.65D1;设置于炉膛前墙的冷壁高为L1,后墙冷壁高为L1+L2,L2=0.063~0.078L1;所述第一屏式加热器(4-a)和第二屏式加热器(4-b)在炉膛内沿炉膛长度延伸方向的高度均为H2=0.22~0.27L1,在炉膛宽度方向的长均为H1=0.37~0.45H2,且第一屏式加热器(4-a)和第二屏式加热器(4-b)位于炉膛中上部;屏式高温再热器(5)在炉膛内的高度为H3=0.5~0.6H2,长为H4=0.9~1.1H1;D1表示炉膛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6)为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所述外置上级省煤器(8)设置在分离器(6)出口与炉膛之间的回料器段;所述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包括根据屏式高温再热器(5)对称设置的第一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6-a)和第二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6-b),所述第一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6-a)下部设置有外置受热面,所述第二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6-b)下部未布置受热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尾部烟道中,尾部水平过渡烟道未设置受热面,所述低温再热器(9)排管为蛇形管,所述低温再热器(9)在尾部烟道宽度方向的管长小于尾部烟道宽度;所述空气预热器(11)出口与炉膛底部布风板及密相区上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再热器(9)在尾部烟道宽度方向的管长为H7=0.7~0.85D3,低温再热器沿尾部烟道延伸方向的高为H8=0.76~0.93D3;外置上级省煤器(8)位于第一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下部且与回料器并列,外置上级省煤器受热面宽H5=1.08~1.3H7,外置上级省煤器受热面高H6=0.54~0.66H8;D3表示尾部烟道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下级省煤器中的排管错列布置;下级省煤器高为H9=0.99~1.21D3;空气预热器沿尾部烟道延伸方向的受热面高为H10=1.6~1.91D3;D3表示尾部烟道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08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电热蒸汽锅炉及蒸汽产出方法
- 下一篇:火电机组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