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DN网络下对DHCP泛洪攻击的检测与防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2757.2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2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邹承明;刘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魏波<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dn 网络 dhcp 攻击 检测 防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DN网络下对DHCP泛洪攻击的检测与防御方法,在防御方法中提出了一种针对交换机的实时动态的DHCP泛洪攻击检测阈值设定的方法,并对攻击端口进行准确的定位。在防御方法结合SDN自身特点对攻击行为进行有效的防御,并利用ARP协议对IP池进行有效的清洗。本专利实现了对DHCP泛洪攻击的有效检测和预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网络攻击行为的应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SDN网络下对DHCP泛洪攻击的检测与防御方法。
技术背景
软件定义网络(SDN)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它是可编程的并允许应用服务实时进入抽象网络数据流的控制层,其基础设施可以被虚拟化。SDN相较传统网络,实现了控制平面可数据平面的分离,使得控制平面能够对网络实现中心化的集中控制,为网络操作员实现控制和管理网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SDN控制器在南向接口用openflow协议实现对交换机的控制,北向接口提供了公开的接口,和网络底层的抽象,这使得中心化可编程的网络控制成为可能。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用于以一定的方式去动态的配置网络设备的IP信息,使他们能在IP网络中进行通信。这些IP信息包括,IP地址,网关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等内容。当主机需要连入网络时会向网络广播DHCP Discover报文,DHCP服务器收到后,会返回DHCP Offer报文到主机,主机再次发出DHCP Request报文,DHCP服务器确认后会返回DHCP ACK给主机,分配结束。IP地址租期到约后,主机会向DHCP服务器提交DHCP Release释放自己占用的IP地址。以上是DHCP和主机交互的大致流程。
传统网络中的DHCP协议提供了有限的网络集中化控制的手段,这种协议工作方式非常符合SDN网络构架的思路。因此在SDN网络中,我们很自然的会将DHCP服务以软件的形式部署到SDN控制器中,这样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可以很好的杜绝了伪DHCP服务和DHCP服务中间人的入侵;大大降低广播DHCP Discover报文引起的链路负载问题和广播风暴等等。即便是有很多好处,在SDN控制器中部署DHCP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1)DHCP的IP池被恶意消耗的问题;
(2)大量恶意的DHCP报文导致的openflow交换机与控制器之间链路带宽的消耗;
这些攻击属于DHCP泛洪攻击。第一个问题在传统额网络中也非常常见,类似于SYNflood攻击,这种攻击常常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在IP池耗尽后,DHCP服务会拒绝为新连进来的主机分配IP。第二个问题是SDN的结构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在proactive模式下,DHCP成为少有的能通过reactive方式进入控制器的协议报文种类,所以这使得DHCP报文更容易成为对控制器和openflow交换机之间链路消耗攻击的来源。
在SDN网络中,实现对DHCP流量的监控和预防DHCP泛洪攻击很有必有。传统的方法通常在交换机中开启DHCP snooping,来过滤不受信任主机的DHCP请求,以此来预防DHCP泛洪攻击,但无法拒绝合法的主机发起的DHCP泛洪攻击。同时,也有通过检测DHCP请求速率来判断服务器是否遭受DHCP泛洪攻击,但是速率阈值的设置静态化,无法动态适应网络DHCP正常速率变化对检测的影响,容易误判等等。也有更为复杂的方式很有效,但计算过程太复杂,不利于模型的维护,也对服务器的负载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并致力于解决新型SDN网络构架下DHCP泛洪攻击对网络的影响,本发明通过对DHCP流量的实时监测,根据DHCP泛洪攻击的特点,结合SDN网络自身的优势,提出了针对其检测和防御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SDN网络下对DHCP泛洪攻击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初始化DHCP速率阈值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27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网络用户异常行为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