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冗余并联机构的钻井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6198.2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2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川;丁华锋;张丹;韩磊;张心心;姚翔宇;杨文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P15/18 | 分类号: | G01P15/18;E21B47/022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38 | 代理人: | 付春霞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冗余 并联 机构 钻井 三维 加速度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钻井及地质钻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冗余并联机构的钻井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地下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量亦逐年增加,现阶段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浅层矿产资源已被探明且开采趋于枯竭,而相关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大陆深部蕴藏着潜力巨大的矿产资源,因此深部找矿成为矿产资源开采发展的重要方向。深部找矿的关键是钻井技术,对于钻井技术而言,当钻孔深度较深时,钻杆及钻头的受力状态将变得越发复杂,在复杂的合力作用下,钻孔的轨迹将不可能保持为垂直,此时轨迹形状将复杂多变,由此导致钻杆旋转过程中与钻孔内壁的摩擦增大,尤其是对于深部钻井而言,由于自地表到钻孔底部的钻杆长度较长,此时钻杆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大增加,导致钻机所提供的动力将很难传递到井底,从而大大降低钻进的效率,此外,较大的摩擦阻力还有可能磨断钻杆,造成钻井事故。因此,必须实时对钻孔轨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实现对钻孔轨迹的实时纠偏。
现有钻孔轨迹测量方法依靠捷联惯导系统实现,捷联惯导系统由三维加速度计及三维陀螺仪组合形成,将三维加速度计及三维陀螺仪的输出数据建模计算后便可得到钻孔轨迹。而现有的三维加速度计在钻孔底部使用时存在可靠性较低、温漂影响大、误差较大和抗振效果差等诸多问题,不能适应钻孔底部的工况环境,制约着深部找矿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冗余并联机构的钻井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冗余并联机构的钻井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包括端盖和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内腔上端口,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冗余并联机构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内腔且连接所述冗余并联机构,所述冗余并联机构收容于所述内腔,所述冗余并联机构包括质量球、支架和六条连接臂,所述质量球位于所述支架内部,每一所述连接臂的相对两端分别动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质量球,且每一所述连接臂上均设有光栅尺,每一所述光栅尺检测加速度的相关信息并传输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处理相关信息得到三维加速度数据。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连接臂还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并列设置的二第一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球铰接连接,每一所述连接臂上的光栅尺具有二个,分别安装于二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转接板通过一第二连杆球铰接所述质量球,每一所述第二转接板通过一第三连杆与所述支架连接,且所述第二转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杆球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质量球与所述六条连接臂的六个连接处均匀分布于所述质量球表面且相对所述质量球球心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六个栏杆面围成的长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上端设有第一凹槽,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冗余并联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凹槽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凹腔和位于所述凹腔上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凹腔,底座被所述支撑部支撑且向下压紧所述支架,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方设有支柱,所述电路板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支柱上。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质量球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支架。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光栅尺均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路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冗余并联机构的钻井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冗余并联机构作为弹性体结构,具有可靠性高,抗震效果好的优点;以光栅尺作为检测元件,极大减小了传感器的温漂误差,大幅度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从而提高了深部找矿过程中钻孔轨迹测量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冗余并联机构的钻井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冗余并联机构的钻井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冗余并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端盖,2-壳体,3-冗余并联机构,4-电路板,5-支架,6-质量球,7-连接臂,8-底座,9-密封圈,71-第一转接板,72-第二转接板,73-第一连接杆,74-第二连接杆,75第三连接杆,76-光栅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61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人机大数据的历史风速获取系统
- 下一篇:避雷器绝缘接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