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共设施安全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7919.1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7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旭;马腾峰;王霞;任韦凤;李贺;郑朦;朱鹏飞;侯舒涵;刘艳丽;柴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市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陈婷婷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设施 安全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设施安全监测系统。所述公共设施安全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处理体系,所述监测装置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体系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公共设施安全监测系统借助云计算平台,解决公共设施监测系统的相对独立和系统运维的分散问题以及数据分散、格式不统一所带来的管理不便。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与公共设施在线监测实时数据的联动,实现监测数据的动态展示,同时将公共设施结构在线监测所获得的海量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大数据分析,通过随时掌握的公共设施运行状态数据,预估结构变化趋势,并将分析结果以简单明确的方式,反馈于公共设施管理和结构设计部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设施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共设施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共设施检测技术有多种缺点,以桥梁、地铁及管廊为例,具有诸多如下缺点:
一、桥梁:大型桥梁的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对桥梁安全性与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桥梁结构历经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服役期,在荷载变化、材料变异、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产生损伤积累,甚至产生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传统依靠人工对桥梁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耗时长、精度低、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
传统依靠人工定期结构检测无法处理桥梁突发状况,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
传统结构定期检测只能反应检测过程中由桥梁活载引起桥梁的受力变化,但不能反应由于气候等因素致桥梁的阶段性变化。
二、地铁:近些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但地铁施工事故也频频敲响了安全管理的警钟,为了随时了解地铁施工状态,对突发事故进行提前预警,维护地铁施工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对地铁施工进行安全实时监测迫在眉睫;
由于轨道交通速度快,对地基沉降要求高,安全是轨道交通运行的第一要素,2013年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中明确规定,应在运营期间对线路中的地铁、高架桥梁和路基结构及重要附属结构等的变形进行监测;
传统依靠人工对地铁进行结构安全检测,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
传统依靠人工对地铁进行结构安全检测,无法发现地铁突发状况,起不到及时预警的作用。
三、管廊: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中明确规定:在综合管廊建设中应设置相关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以确保整个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
综合管廊属于地下封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会迅速消耗掉管廊内部氧气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当甲烷、一氧化碳等危险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还可引起爆炸。更严重的是,发生灾害时管廊内部环境十分恶劣,抢修难度很大,对抢修人员也将造成人身安全威胁。
传统依靠人工定期检测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综合管廊突发状况,起不到及时预警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公共设施安全监测系统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设施安全监测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公共设施安全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处理体系,所述监测装置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体系连接;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信号采集传感器及对所述信号采集传感器采集信号进行预处理信号预处理采集仪,所述信号采集传感器安装在公共设施空间内相应位置,所述信号采集传感器与所述信号预处理采集仪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市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市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79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