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水泥混合材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8755.4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0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旭;芦令超;郑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7/24 | 分类号: | C04B7/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40 | 代理人: | 高强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水泥 混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泥混合材。
背景技术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水泥混合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造纸污泥灰,碱回收造纸白泥以及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的无机质成分。各组分按重量份计:造纸污泥灰30-50份、碱回收白泥20-40份、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10-40份、硅藻土10-30份。其中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的无机质成分需经过400-600摄氏度煅烧4-6h。本发明利用造纸污泥灰,碱回收造纸白泥以及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的无机质成分制备的混合材,不仅可以改善水泥性能,节能减排,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保护环境,还能替代石膏和石灰石等日益减少的传统混合材,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用造纸污泥,成本低廉,明显提高水泥性能的新型混合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水泥混合材,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造纸污泥灰30-50份、碱回收白泥20-40份、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10-40份、硅藻土10-30份。
所述的,碱回收造纸白泥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颗粒,粒度为10-60μm。
所述的,油墨造纸污泥和生态污泥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和碳酸钙。
所述的,造纸污泥主要成分为低活性的钙黄长石和无水硫酸钙,粒度为10-70μm。
所述的,无机质成分需要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溶解搅拌后,滤除纤维成分,得到浆体。浆体需通过70-100℃烘干6-10h后,在400-600℃下煅烧4-6h,得到固态物质,再通过球磨机球磨后得到其无机质成分控制粒径3-70μm。
所述的,硅藻土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粒度为10-70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造纸污泥灰,碱回收造纸白泥以及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的无机质成分有效的利用起来制备水泥混合材,可以改善水泥性能,节能减排,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保护环境;
2.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水泥混合材还能替代石膏和石灰石等日益减少的传统混合材,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水泥混合材,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造纸污泥灰32份、碱回收白泥22份、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25份、硅藻土15份。
所述的,碱回收造纸白泥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颗粒,粒度为10-60μm。
所述的,油墨造纸污泥和生态污泥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和碳酸钙。
所述的,造纸污泥主要成分为低活性的钙黄长石和无水硫酸钙,粒度为10-70μm。
所述的,无机质成分需要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溶解搅拌后,滤除纤维成分,得到浆体。浆体需通过70-100℃烘干6-10h后,在400-600℃下煅烧4-6h,得到固态物质,再通过球磨机球磨后得到其无机质成分控制粒径3-70μm。
所述的,硅藻土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粒度为10-70μm。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水泥混合材,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造纸污泥灰38份、碱回收白泥27份、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30份、硅藻土20份。
所述的,碱回收造纸白泥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颗粒,粒度为10-60μm。
所述的,油墨造纸污泥和生态污泥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和碳酸钙。
所述的,造纸污泥主要成分为低活性的钙黄长石和无水硫酸钙,粒度为10-70μm。
所述的,无机质成分需要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溶解搅拌后,滤除纤维成分,得到浆体。浆体需通过70-100℃烘干6-10h后,在400-600℃下煅烧4-6h,得到固态物质,再通过球磨机球磨后得到其无机质成分控制粒径3-70μm。
所述的,硅藻土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粒度为10-70μm。
实施例3
一种新型水泥混合材,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造纸污泥灰45份、碱回收白泥322份、油墨污泥和生态污泥31份、硅藻土22份。
所述的,碱回收造纸白泥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颗粒,粒度为10-60μm。
所述的,油墨造纸污泥和生态污泥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和碳酸钙。
所述的,造纸污泥主要成分为低活性的钙黄长石和无水硫酸钙,粒度为10-7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8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