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玻璃式取暖炉防烫门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9513.7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6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许兰贵;王自勇;范素香;曲晓萍;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B1/192 | 分类号: | F24B1/192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马鹏鹞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北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玻璃 暖炉 防烫门体 | ||
一种分离玻璃式取暖炉防烫门体,通过在玻璃与门面板之间增设了一个分离支撑架,支撑架与门面板之间接触面积较小,避免了玻璃和门面板的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幅度降高温玻璃向门板传递的热量,同时门面板和耐高温玻璃之间形成一个竖向的夹层,该夹层的上下两端通透,这样就会在里面呈现出竖向的烟囱效应,高温的气体会不断向上流动出去,带动下面的冷空气进入,这样也能对支撑架体和门面板之间形成一个风冷降温的效应,这样不管炉子内部温度多高,门面板能够与人直接触碰的部分不会达到烫伤人的温度,整个炉子在门板处的防烫伤安全性大大的提高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炉门体防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玻璃式取暖炉防烫门体。
背景技术
寒冷的冬季,人们为了提升室内的温度,一般都会通过生炉子点火来实现,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实现集中供暖的地方,生火取暖基本上是千百年来的生活经验,人们对于取暖炉的研究也是投入了众多的智力和财力,才慢慢实现今天的各种使用方便的取暖炉,极大的改善了人们在冬季的生活条件,现有技术中取暖炉为了使室内的人员能够看到火焰,同时通过耐高温玻璃辐射放热,在取暖炉的门体上安装上了玻璃窗,这类取暖炉的玻璃窗直接通过压条扣压在门体的开口上,门体板之间与炉体通过门体四周安装的密封条进行密封连接,由于炉膛内的温度过高,镶嵌在门体上的高温玻璃会很快将热量传递到门体板上的,随着时间的积累,门体温度越来越高,极有可能对取暖的人群造成烫伤的伤害,这一问题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分离玻璃式取暖炉防烫门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离玻璃式取暖炉防烫门体,其特征是:该门体包括炉体上开有门口的侧壁、外侧的可活动的门面板、在门面板内侧的分离支撑架、安装在分离支撑架上的耐高温玻璃,所述的分离支撑架四角通过伸出的支腿与门面板内侧连接,该分离支撑架与门面板之间呈一个夹层结构,该夹层的上下两端通透,所述的门面板上与耐高温玻璃对应的区域开有透光辐射的窗口,该分离支撑架为一个各边的横截面为直角角铁形状的方框体,所述的耐高温玻璃的周边包裹有隔热密封垫层甲,耐高温玻璃通过一个方框形的扣压部件安装在分离支撑架的方框体内部,所述的分离支撑架的方框体与扣压部件之间装有隔热密封条;炉体的侧壁伸出有上下两个支架,分别与分离支撑架的其中一侧的上下两个支腿通过门轴连接形成门体的合页。
优选的,所述的隔热密封垫层甲和隔热密封条均为石棉材质,隔热密封垫层甲横截面呈U形包覆在耐高温玻璃的边沿上。
优选的,所述的门面板包括其中部的板主体和两侧的直角折边体,所述的分离支撑架上的支腿从两侧伸出并连接在门面板的直角折边体上,在炉体的安装该门体的侧面的两侧设有凸起的保护凸条体,该保护凸条体的厚度与直角折边的宽度匹配,所述的直角折边体的内边沿在关门后与炉体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的支腿呈横向水平伸出,在支腿上设有门轴安装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该发明的分离玻璃式取暖炉防烫门体,通过在玻璃与门面板之间增设了一个分离支撑架,支撑架与门面板之间接触面积较小,避免了玻璃和门面板的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幅度降低玻璃与门体之间的热量传递,同时门体与炉体之间的密封通过支撑架四周的密封条密封,也避免了门面板与炉膛的之间辐射。这样不管炉子内部温度多高,门面板能够与人直接触碰的部分不会达到烫伤人的温度,整个炉子在门板处的防烫伤安全性大大的提高了。
附图说明
图1为分离支撑架与玻璃安装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9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