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改性功能微生物降低油藏水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9624.8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玲;胡婧;宋永亭;冯云;刘涛;巴燕;汪刚跃;赵风敏;谭晓明;曹嫣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改性 功能 微生物 降低 油藏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改性功能微生物降低油藏水敏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藏的筛选;改性功能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激活剂注入量的确定;培养时间的确定;现场试验。本发明利用改性功能微生物改变岩石性质,将水敏性较强的蒙脱石转化为伊利石,有效改善油藏水敏的问题,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降低90%以上,水敏指数降低95%以上;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的特点,日注水量提高200%以上,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0%。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降低油藏水敏的现场试验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改性功能微生物降低油藏水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是保持储层压力、实现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保证注水井能够注入水、注好水的关键是在于注水储层不被伤害。油藏水敏的主要原因是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广泛存在于油层中,当油藏中含粘土5~20%时,则认为是粘土含量较高的油层,此类油层如果在开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当,就会造成粘土矿物膨胀、分解、运移,从而导致渗透率下降,严重情况会发生注不进的问题。
目前对于存在较强水敏性的储层,通常的做法是确定合理的注入水矿化度和选择合适的防膨剂(或是粘土稳定剂),同时确定合理的井网、井距和注水时机。尽管如此,仍存在成本较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特别是对中低渗透强水敏性油藏的开发,问题更突出。
粘土矿物主要成分包括有高岭石族、伊利石族、蒙脱石族、蛭石族以及海泡石族等,蒙脱石与伊利石在矿物性质上差别很大,含蒙脱石较高岩石易吸水膨胀,极大地降低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而含伊利石的则不会。室内研究发现,多种微生物功能群可与粘土矿物发生相互作用将蒙脱石转化为伊利石。目前还没有利用微生物改变岩石性质的专利,其中专利号为“CN106905934A”,专利名称为“一种防水敏伤害的粘土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只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止粘土膨胀保护储层作用的粘土稳定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岩石性质,彻底解决油藏水敏的问题。
专利号为“CN106675531A”,专利名称为“一种高效防膨缩膨地层处理剂”,采用的是有机聚合物、无机盐和氟碳生物表活剂组成的防膨剂,该防膨剂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虽然能达到防膨效果,但化学防膨剂有效期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藏水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改性功能微生物降低油藏水敏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分析油藏粘土矿物含量以及粘土矿物中蒙脱石的含量;其次分析油藏中改性功能微生物,并筛选合适的激活剂激活改性功能微生物;最后利用改性功能微生物把粘土矿物中的蒙脱石转化为伊利石,改变油藏中岩石的矿物成分,解决了油藏水敏的问题。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方法简单、可以有效保证油藏正常注水开采。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改性功能微生物降低油藏水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油藏的筛选
试验油藏的筛选,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油藏温度≤90℃、粘土矿物含量≥10%、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10%,水敏指数≥0.7;(2)试验油藏产出液中含有改性功能微生物,且浓度≥1.0×102个/mL。
2、改性功能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
激活剂的筛选具体步骤如下:取100mL锥形瓶,加入50~80mL试验油藏的产出液,加入设计的激活剂配方;然后放置在试验油藏温度下,培养10~20d;测定培养液中的改性功能微生物的数量,优选出改性功能微生物数量最高的激活剂配方;
3、激活剂注入量的确定
激活剂注入量Q与试验油藏蒙脱石的含量a有关,具体关系如下:
(1)蒙脱石的含量a≥20%时,激活剂注入量Q=0.03~0.05PV(试验油藏孔隙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9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