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小麦拉丝蛋白的即食食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1134.1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4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惠明;代晓冬;朱科学;郭晓娜;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185 | 分类号: | A23L33/185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小麦 拉丝 蛋白 即食 食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小麦拉丝蛋白的即食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谷朊粉和小麦淀粉混合,进行挤压、切割、成型、干燥、冷却;将优质小麦拉丝蛋白置于常温复水液浸泡,浸泡结束后,得到复水后的小麦拉丝蛋白;将小麦拉丝蛋白沥干,冷冻,投入真空油炸设备,得到表面固化定型的小麦拉丝蛋白;将表面固化定型的小麦拉丝蛋白微波加热,冷却至常温,再将其与五香调味料进行充分混合,脱氧包装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本发明整个过程以全素材料进行加工,产品具有与鸡里脊肉相似的纤维状结构,口感接近于鸡里脊肉,无其他类似产品本身带有的腥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含油量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小麦拉丝蛋白的即食食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小麦蛋白资源丰富,但小麦蛋白优良的性质和可加工性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另外,随着人们生活生平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概念越来越重视,“富贵病”已经给越来越多人带来困扰。小麦蛋白又称谷朊粉,是小麦湿法加工即小麦淀粉生产的主要副产品。小麦蛋白经过双螺杆挤压机高温高剪切高压作用后,能够形成类似于鸡里脊肉的外观和纤维结构,可作为馅料填充物和肉类替代物。小麦拉丝蛋白营养丰富,具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堪比动物蛋白质,是具有低脂、高蛋白、无胆固醇的植物性蛋白质,是一种新型的健康食材。
现阶段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快消食品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休闲即食食品。根据2015年-2016年食品行业报告,休闲食品市场需求额达到1000亿。另外,油炸是我国传统食品加工方式,其产品具有独特的风味而光为人所接受。根据行业报告,休闲食品中油炸膨化食品市场需求额达到400多亿,几乎占据了休闲食品一半的市场需求额。牛肉干、鸡肉干、猪肉脯等肉类休闲食品,近几年来非常流行,受到人们的青睐,其有嚼劲的口感与独特的风味,迅速占领大街小巷。但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动物性蛋白、脂肪、糖分摄入过多,由此引发出许多健康隐患。
目前,大多数小麦拉丝蛋白即食食品均采用传统油炸等加工方式,产品品质较不均一;现有小麦拉丝蛋白即食食品口感与真实鸡里脊肉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基于小麦拉丝蛋白的即食食品的制备方法的技术空白,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小麦拉丝蛋白的即食食品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小麦拉丝蛋白的即食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谷朊粉和小麦淀粉混合,向其中加入复配添加剂,进高扭矩双螺杆挤压挤出系统,调整液体喂料器,进行挤压、切割、成型、干燥、冷却,选取膨化均匀,色泽呈淡黄色,片形完整的优质小麦拉丝蛋白;将所述优质小麦拉丝蛋白置于常温水浸泡,浸泡结束后,得到复水后的小麦拉丝蛋白;将所述小麦拉丝蛋白沥干,冷冻,投入真空油炸设备,得到表面固化定型的小麦拉丝蛋白;将所述表面固化定型的小麦拉丝蛋白微波加热,冷却至常温,再将其与五香调味料进行充分混合,脱氧包装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小麦拉丝蛋白的即食食品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高扭矩双螺杆挤压挤出系统,其中,Ⅰ区为液体喂料区,其他Ⅱ区~Ⅵ区为电加热区,模头为扁状冷却模头,出料口规格30mm×5mm,Ⅱ区-Ⅵ区温度分别为85℃~90℃、150℃~160℃、190℃~200℃、160℃~170℃、125℃~135℃,螺杆转速290r/min~310r/min,固体喂料速度19kg/h~21kg/h,液体喂料速度40%~45%,出口压力4.0MPa~6.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1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