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面阵成像模式的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1452.8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8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马丰;沈玉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5/33 | 分类号: | H04N5/33;H04N5/369;H04N5/37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二格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di 红外探测器 成像 模式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面阵成像模式的实现系统,所述实现系统通过Bypass测试模式实现面阵成像模式输出,其包括:上位机、预处理装置和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上位机发送面阵工作命令至预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接收上位机命令后开始设置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控制寄存器,不断切换其中Bypass测试模式相关位的内容使探测器输出确定的像元列成像信号,预处理装置接收转换探测器输出的模拟成像信号,并最终将排列好的数字化成像数据发送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完成图像显示与存储。本发明简单易行,结果直观,开发周期短,提高了预处理装置集成度,为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的实用化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外成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面阵成像模式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是遥感测绘领域的重要光电载荷,其TDI线列推扫的工作模式可实现大幅宽成像数据的采集,多光谱成像系统往往集成多个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实现多光谱成像数据采集,为后期谱段融合提供基础。在多谱段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集成系统中,为确保成像数据的几何精度,扫描方向必须与探测器像元线列排布方向严格垂直;为确保谱段数据可融合,各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之间必须保证线列的一致性。在面阵型探测器的装调中,通常采用一字靶标寻找目标与像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以确定线列方位,但线列TDI器件的常规工作模式为TDI积分,所得到的成像数据为多个像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有效建立像元排布与成像数据之间的关系,给系统集成装调增加了难度,在多光谱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系统集成静态装调过程中,若能够将成像数据与像元位置排布相对应,将极大地提高集成装调效率。所以,提出一种方法,能够实现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的面阵成像模式,输出所有像元信息,建立成像数据与像元位置排布之间的关系,对多光谱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系统集成装调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面阵成像模式的实现方法,使线列TDI型探测器在静态状态下工作于面阵成像模式,输出所有像元的成像数据,建立成像数据与像元位置排布之间的关系,拓展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模式,为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的装调及其它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面阵成像模式的实现系统,利用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的Bypass测试模式实现面阵成像模式输出,上位机发送面阵工作命令至预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接收上位机命令后开始设置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控制寄存器,不断切换其中Bypass测试模式相关位的内容使探测器输出确定的像元列成像信号,预处理装置接收转换探测器输出的模拟成像信号,并最终将排列好的数字化成像数据发送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完成图像显示与存储。
所述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通常工作于TDI积分模式,以512×6元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为例,在TDI积分模式下,探测器输出结果为6个像元的累加值,如果系统在静止状态下对一目标成像,其结果将6个像元成像效果合并,无法分辨每个像元具体成像信息,无法确定目标成像的具体位置;Bypass测试模式是所述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生产厂家用于探测器性能测试而预留的测试接口,该模式下可旁路TDI过程,可实现探测器像元的单列寻址,即每次设置成功后探测器就会输出6个线列中某一线列的512个像元数据,所述Bypass测试模式的实现通过设置所述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控制寄存器的DIR、BYPAS2及BYPAS1位实现,所述线列TDI型红外探测器控制寄存器在TDI积分工作模式下通常仅开机设置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1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