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规格致密碳化硅陶瓷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1544.6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3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峰;亓锡云;王明祥;石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华美精细技术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65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格 致密 碳化硅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格致密碳化硅陶瓷板的制备方法,涉及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技术领域,包括混料、喷雾造粒、热压成型、加湿干燥、加工、高温烘干和反应烧结步骤,通过超常规使用碳化硅配比,喷雾造粒和热压成型后进行加湿干燥,反应烧结时,加入坯体重量200~300%的硅粉并保持无氧环境,保证了烧结后的碳化硅陶瓷板不开裂、致密、密度均匀,且成品率高,解决了在烧结长度为600~800mm、宽度为400~600mm、厚度为40~60mm的大规格碳化硅陶瓷板时的技术障碍,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替代进口,降低了应用领域的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陶瓷板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长度为600~800mm、宽度为400~600mm、厚度为40~60mm的大规格致密碳化硅陶瓷板的制备方法,属于碳化硅陶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化硅陶瓷具有高温强度大、抗氧化性强、耐磨损性好、热稳定性佳、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大、硬度高以及抗热震和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特性,而且高温力学性能(强度、抗蠕变性等)是已知陶瓷材料中最佳的,从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触角几乎伸遍了所有的工业领域,在材料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根据不同的工业领域、不同的工况使用环境,可用碳化硅材料,利用各种工艺,制作成不同种类的碳化硅陶瓷结构件以满足应用需求。但对于大规格碳化硅陶瓷板因其超长、超宽、超厚的结构特点,其制备遇到了配方、成型、干燥、烧成等技术障碍,特别是极易出现开裂、密度不均匀、致密性差、生烧等问题,使其成为行业中的技术难点和制作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规格致密碳化硅陶瓷板的制备方法,特别是在制备长度为600~800mm、宽度为400~600mm、厚度为40~60mm的碳化硅陶瓷板时,保证板不开裂、致密、密度均匀,且成品率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规格致密碳化硅陶瓷板的制备方法,所述碳化硅陶瓷板的长度为600~800mm、宽度为400~600mm、厚度为40~60mm,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料:将1~2重量份纯度为99.8~99.9%的石墨粉和25~30重量份纯度为99.8~99.9%的碳化硅粉混合后,再在其中加入2~4重量份的硬脂酸锌和15~2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均匀搅拌,得到混合料;
2)喷雾造粒:采用离心喷雾干燥机对所述混合料喷雾造粒,得到造粒粉料;
3)热压成型:将制备的造粒粉料装入金属模具,采用500~600T热压机,在温度180~200℃、压力35~55MPa的条件下,加压并卸压4~5次后,得到热压成型板的坯体;
4)加湿干燥:将成型的坯体置于加湿干燥设备中,在温度30~50℃、湿度40~60%的条件下,缓慢加湿干燥100~120小时;
5)加工修型:利用机械加工设备对干燥后的所述坯体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完成需要的准确几何形状的板;
6)高温烘干:将经过加工处理的所述坯体置于高温烘干室,在温度100~120℃条件下,干燥40~60小时;
7)反应烧结:将经过高温烘干的多件所述坯体并列排放在承烧支架上,并列排放在承烧支架上的坯体之间的间距是50~100mm,并加入坯体重量200~300%、纯度为98~99%的金属硅粉,装入真空电炉中;当所述电炉送电后,在真空状态下,用40~60小时的时间由室温升至1900~2100℃后,恒温8~10小时;再用10~20小时的时间,充氦气快速降温至300℃;再次升温,用5~10小时的时间由300℃升至1400~1600℃,恒温5~7 小时;再用30~50小时的时间,降温至100℃后停止送电,自然降温至室温后出炉得到所述碳化硅陶瓷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华美精细技术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华美精细技术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15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