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散热车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6116.2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4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明洲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5/43 | 分类号: | F21S45/43;F21S45/47;F21S43/19;F21V23/04;F21S41/141;F21W103/20;F21W107/13;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13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筒 微电机 滑动开关 右空心轴 右转向灯 左空心轴 左转向灯 移动槽 右支撑 左移动 左支撑 散热 车灯 里端 散热效果 智能 转向灯 冷风 风管 管内 穿插 | ||
本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智能散热车灯,左支撑把和右支撑把内均设有左散热筒和右散热筒,左散热筒和右散热筒的最里端设有左空心轴和右空心轴,左空心轴和右空心轴的外侧设有左微电机和右微电机,左微电机和右微电机均设在左支撑把和右支撑把中;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安装在左散热筒和右散热筒内,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的最里端设有左移动槽和右移动槽,左移动槽和右移动槽内设有左滑动开关和右滑动开关。本发明创造将在转向灯外缘设置了旋转的散热筒,并且在下端设置风管,在旋转和风管内冷风的穿插,达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其结构简单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汽车用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智能散热车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智能交通的流行,众多厂商开始把眼光放到了智能自行车身上。虽然自行车不是机动车,但是使用时安全性也不能忽视。目前的自行车上安装的灯一般是照明灯和一些装饰用的灯,通常不过是简单的将市场上销售的手电筒之类的灯具组合安装在自行车上,对于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并未进行大的改动。这种简单组合形式的智能自行车在外观上需要在自行车车身上安装支架,然后将灯具通过支架支撑在车体上,结构的安全性、牢固性都存在很大的隐患,并且简单外挂式结构很容易拆解、破坏,而且外观凌乱,缺乏美感,设置在车把内的车灯虽然方便,但是长期手握,散热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装方便,通用性强一种智能散热车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散热车灯,包括电源、车把、左支撑把、有支撑把、头灯、尾灯以及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所述左支撑把和右支撑把内均设有左散热筒和右散热筒,所述左散热筒和右散热筒的最里端设有左空心轴和右空心轴,所述左空心轴和右空心轴的外侧设有左微电机和右微电机,所述左微电机和右微电机均设在左支撑把和右支撑把中;
所述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安装在左散热筒和右散热筒内,所述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的最里端设有左移动槽和右移动槽,所述左移动槽和右移动槽内设有左滑动开关和右滑动开关。
该滑动开关的一端与转向灯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相连,这样打开转向灯时即驱动电机,电机驱动齿轮和空心轴转动,进而带动散热筒转动,实现散热;关闭转向灯时,即关闭了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左散热筒和右散热筒表面设有若干通风孔。该左支撑把和右支撑把内设有左内腔和右内腔,该左散热筒和右散热筒安装在左内腔和右内腔内。
优选的,所述左支撑把和右支撑把的下端设有若干左风管和右风管,所述左风管和右风管均穿过左支撑把和右支撑把,并与左散热筒和右散热筒接通。
优选的,所述左空心轴和右空心轴的外表面设有齿牙,所述左微电机和右微电机的一端设有左齿轮和右齿轮,所述左齿轮和右齿轮分别与左空心轴和右空心轴啮合。
优选的,所述头灯整体设置在所述车把的内部,位于所述车把的中部的正前方。
优选的,所述头灯包括多个沿所述车把的长度方向线性排列的LED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一种智能散热车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创造的用于智能自行车的车灯不但提供了前方照明的头灯、后方安全警示的尾灯,还进一步提供了左右转向提醒用的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骑车人在骑自行车时可以通过开关打开相应的照明灯、安全警示灯或者转向灯,提示其他的人或者车,骑行更安全。
2、本发明创造将在转向灯外缘设置了旋转的散热筒,并且在下端设置风管,在旋转和风管内冷风的穿插,达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其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智能散热车灯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明洲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明洲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6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