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耳鸣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7363.4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4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兴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兴聚焦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48;A61P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4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耳鸣 胶囊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耳鸣的胶囊剂药物,特别是供耳鸣患者使用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据文献资料显示: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如听神经瘤)。
临床表现:总体说呈多样性,可单侧或双侧,也可为头鸣,可持续性存在也可间歇性出现,声音可以为各种各样,音调高低不等。
A.耳鸣与听力的关系
有些耳鸣病人伴有听力下降,有些听力正常,但是耳鸣不会引起或加重听力下降。
B.耳鸣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长期耳鸣会引起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者抑郁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状态可加重耳鸣,造成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心理因素在耳鸣发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耳鸣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耳鸣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耳鸣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耳鸣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耳鸣的胶囊剂药物,以解决耳鸣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耳鸣。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耳鸣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当归80~180g、大黄30~150g、石菖蒲30~70g、龙胆草30~70g、川芎30~120g、黄芪90~350g、茯苓100~160g、芦荟30~70g、党参150~300g、丹参50~160g、黄连30~60g、赤芍40~120g、葛根90~160g、丝瓜络50~150g、路路通50~120g、木香30~80g、片姜黄30~120g、黄柏30~100g、菟丝子150~300g、覆盆子50~150g、大黄50~250g、枸杞子100~250g、升麻30~80g、车前子90~160g、甘草30~15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一种治疗耳鸣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当归90~160g、大黄38~130g、石菖蒲38~60g、龙胆草38~60g、川芎38~105g、黄芪100~310g、茯苓115~140g、芦荟38~60g、党参180~260g、丹参58~140g、黄连38~52g、赤芍48~105g、葛根100~140g、丝瓜络58~130g、路路通58~105g、木香38~70g、片姜黄38~105g、黄柏38~90g、菟丝子180~260g、覆盆子58~130g、大黄58~220g、枸杞子115~220g、升麻38~70g、车前子100~140g、甘草38~13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一种治疗耳鸣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当归140g、大黄115g、石菖蒲52g、龙胆草52g、川芎95g、黄芪280g、茯苓120g、芦荟52g、党参230g、丹参120g、黄连46g、赤芍95g、葛根120g、丝瓜络115g、路路通95g、木香60g、片姜黄95g、黄柏80g、菟丝子230g、覆盆子115g、大黄200g、枸杞子200g、升麻60g、车前子120g、甘草115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一种治疗耳鸣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粉碎成(30~50目)颗粒状包煎;
B、①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60min,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放入砂锅内,加入原料中药重量7~9 倍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8min时,转文火熬制120min,滤取药液;②药渣中再次加入原料中药重量6~8 倍的冷开水进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110min,滤取药液;③将两次药液混合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 的清膏,然后干燥、研末和消毒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兴聚焦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兴聚焦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7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