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主站及配电主站数据的存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0090.9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8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然;郭宏光;饶国辉;余存;张欣;张睿;崔晓优;刘翼;张自朋;张敬安;申艳红;耿战霞;周玉勇;贾帅锋;靳玮玮;闫静卫;甄宏宇;吴春昇;龚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数据 存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配电主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主站及配电主站数据的存储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主站是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简称,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拓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并具有与其他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为配电网调度指挥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其中,配电主站中往往需要存储大量的历史数据;而一般的存储记录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行记录方式:
使用一条数据记录只用来保存一个模拟量在一个时刻的值,不同的时刻需要使用不同的记录来保存,假设有三个数据点,其ID分别为1、2、3,记录了两个时刻的值,17:00和18:00,如表1所示,为一个行记录方式保存的样式。此方式需要保存的记录数为ID数量乘以记录时刻个数乘以数据列数,实例中为3*2*3=18个。
表1行方式保存的数据记录
列记录方式:
使用一条数据记录的不同列来保存不同时刻的数据,一个数据在表中只占用一条记录,如上述行记录方式的保存数据量,而按列方式的保存样式如表2所示。此方式需要保存的记录数为ID数量乘以数据列数,实例中为3*3=9个。
表2列方式保存的数据记录
上述行方式和列方式在存储方式上是不同的;其中,行方式保存的优势在于,当存储新数据时,数据库只需要增加新的数据记录即可完成,而不需要修改已经存在的数据,增加的效率很高,其缺点在于数据记录的数量较多,而且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ID和时间),存储体积大,这些缺点会导致数据读取时查询的效率较差,因为在读取一定时间内的数据时,需要获取很多条数据记录,而数据库的查询和返回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处理。如果按照一百万数据点,每隔五分钟保存一次计算,每天需要记录的数据有1000000*12*24=288000000,即2.88亿记录,再加上一些统计值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每天有3亿条记录左右,如果查询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记录,需要检索的记录是相当庞大。而实际项目中,至少需要保存3年以上的历史记录,随着需求的不断提高,保存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5分钟已经不能满足一些地方的要求,这些会导致数据记录的进一步增加,使数据库的负担持续加大。
而列方式保存的优势在于,其数据记录数是基本确定的,与要保存的模拟量的多少相同,同样按照行方式保存的保存数据量,由于有一百万数据点,数据记录为一百万条,每个数据记录有12*24=288列。在这种存储方式下,由于数据记录较少,数据读取和查询时的效率会很高。其缺点在于增加数据记录时,需要更新已经存在的记录,这种操作在数据库中的效率是很低的,尤其更新到比较后面的数据列时,由于已经存在的数据变多,其效率会越来越差。
由于列方式保存时,其更新效率会随着数据列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不能达到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保存完毕的程度,即5分钟存储一次的数据,在5分钟时间内还没有保存完成,从而引起数据堵塞,而下一个5分钟又有新的数据需要存储,会使堵塞的数据越来越多,直到存储程序崩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0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