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杀蚁饵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0211.X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1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儒;高旭渊;江小冬;于永浩;龙秀珍;韦德卫;覃江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N43/40;A01P7/04;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型杀蚁饵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灭蚁药剂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杀蚁饵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对人畜健康、农林业生产、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入侵性害虫,被列为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100种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对人类健康和生产建设已造成严重的威胁,扑灭和根除红火蚁已是人类面临的艰巨而又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为止,在红火蚁的防控实践中,防治该虫的药剂种类较多,其中使用毒饵是控制红火蚁最有效的方法,国内红火蚁防治用药主要依赖化学合成药剂,如毒死蜱、氟蚁腙、硫氟磺酰胺、氟虫腈、氟虫胺、茚虫威、多杀菌素等的胃毒性毒饵,对红火蚁的防控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高毒高残留的化学药剂破坏生态平衡,例如含有氟虫腈成分的药剂用于农田时对水体生物造成了灭顶之灾,从而该药剂的使用极大伤害了非靶标生物,此外还杀死大部分天敌使红火蚁再度猖獗。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日益受到关注,需要开发高效、低毒的生态环保型红火蚁防控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环保型杀蚁饵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杀蚁饵剂,包括杀蚁药剂和填充饵料,所述杀蚁药剂包括呋虫胺、氟啶虫酰胺。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饵料包括面粉、玉米粉、黄油、花生油、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比,呋虫胺0.01-1%,氟啶虫酰胺0.1-5%,余量为填充饵料。
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比,所述填充饵料中面粉69-91%,玉米粉1-5%,黄油5-15%,花生油0.1-5%,硅藻土1-6%。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环保型杀蚁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填充饵料,取硅藻土、黄油、花生油混和,再加入玉米粉及水混和成糊状,最后加入面粉及水做成面团,接着将面团平摊在烤盘上,厚度不超3毫米、放入烤箱烤脆;
S2:按比例取杀蚁药剂呋虫胺、氟啶虫酰胺溶于丙酮,用浸泡或喷雾的方法将杀蚁药剂渗入步骤S1制得的填充饵料中,然后于烘箱中烘干,粉碎过筛,得到杀蚁饵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粉碎后过10-18目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对红火蚁生长发育有特异性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配制,目标性强,不易伤害非靶标生物,对环境低毒无害。
2、作用速度慢且不易趋避蚁群扩散,对多蚁后型红火蚁防治具有高效、灭蚁彻底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环保型杀蚁粉剂的制备;
配制三份2000克的杀蚁饵剂。第一份,面粉1600克,玉米粉40克,黄油200克,花生油20克,硅藻土88克,呋虫胺1.6克,氟啶虫酰胺50.4克。
取硅藻土和黄油、花生油混和,再加入玉米粉和水混和成糊状,最后加入面粉和水做成面团,将面团平摊在烤盘上,厚度不超过3毫米,放入烤箱烤脆。取呋虫胺、氟啶虫酰胺溶于丙酮中制得杀蚁药剂,用浸泡的方法把杀蚁药剂渗入制得的填充饵料中,然后于烘箱中烘干,粉碎后过18目筛,最终得到杀蚁饵剂。
第二份,配制方法与第一份相同,配比为:面粉1560克,玉米粉40克,黄油179.6克,花生油20克,硅藻土100克,呋虫胺0.4克,氟啶虫酰胺100克。
第三份,配制方法与第一、二份相同,配比为:面粉1600克,玉米粉40克,黄油200克,花生油20克,硅藻土104克,呋虫胺16克,氟啶虫酰胺20克。
(2)实验;
将上述配制的杀蚁饵剂用于草坪防治红火蚁。在有红火蚁为害的草坪,选取大小接近的蚁巢放药。在草坪上划分小区,每小区内有相对独立的蚁巢15个以上,小区间间隔10米以上。在距离蚁巢50厘米的地方均匀施药一圈,每蚁巢施药25克,同时在小区内蚁巢以外的地方撒施100克药剂。实验设3组不同的处理,处理1为本发明的第一份杀蚁饵剂,处理2为本发明的第二份杀蚁饵剂,处理3为本发明的第三份杀蚁饵剂,处理4使用市售对照药剂1%氟蚁腙饵剂,处理5为未添加杀虫成份的填充饵料即空白对照,每组处理方式重复3次,于施药后20天调查活动蚁巢数量和死亡蚁巢数量,统计防治效果,于施药后40天调查新发生蚁巢数量,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的杀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02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