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溶剂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0440.1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1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毅;林辉荣;阳杨;张瑜;胡茂丽;彭汉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B01D1/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溶剂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溶剂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单元、冷凝单元和收集单元,蒸发单元包括加热箱和输送管;冷凝单元包括冷凝箱、循环降温筒和水泵,冷凝箱内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冷凝箱分为多个腔室;每个腔室设有多根冷凝管,从上至下的腔室内冷凝管的直径减小;输送管一端与腔室连通,隔板上设有条口,冷凝箱顶部的腔室连通有出料管;隔板内设有泄流腔,冷凝管与泄流腔连通,冷凝箱上端设有分液腔;循环降温筒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出液管一端设有多个支管,支管分别与泄流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系统大大提高了对含有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进行回收的效率,同时将有机溶剂一一回收,也提高了有机溶剂回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溶剂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有机溶剂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溶剂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分子量不大,广泛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有机溶剂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化合物,因此通常将有机溶剂用于工业生产中。通常在常温常压下有机溶剂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所以有机溶剂在使用后可再次分离出来进行重复利用。
有机溶剂在使用后会与各种杂质、溶质等形成混合物,对混合物进行加热,可使混合物中的有机溶剂挥发;然后对挥发的有机溶剂进行冷凝与收集,可重新获得纯度较高的有机溶剂,便于实现对有机溶剂重复使用。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常将会同时使用多种沸点不同有机溶剂,使用目前的有机溶剂回收系统进行回收处理,只能回收出有机溶剂的混合物,需要对分离出来的有机溶剂混合物进行纯化或分离处理,才能实现对有机溶剂的重复利用;导致有机溶剂的回收过程操作较为复杂,且回收效率较低,回收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有机溶剂回收系统,以解决目前的有机溶剂回收系统,对含有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进行回收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有机溶剂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单元、冷凝单元和收集单元,所述蒸发单元包括用于加热混合物的加热箱,以及与加热箱连通的输送管;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冷凝箱、循环降温筒和水泵,冷凝箱内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冷凝箱分为多个腔室;每个腔室设有数量与位置均对应,且相互连通的多根冷凝管,从上至下的腔室内冷凝管的直径减小;所述输送管远离加热箱的一端与位于冷凝箱底部的腔室连通,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相邻腔室的条口,所述冷凝箱顶部的腔室连通有出料管;所述隔板内设有泄流腔,所述冷凝管与泄流腔连通,所述冷凝箱上端设有与靠近冷凝箱顶部的冷凝管连通的分液腔;所述循环降温筒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分液腔连通,所述水泵设置于进液管上,所述出液管远离循环降温筒的一端设有多个支管,所述支管分别与泄流腔连通;所述收集单元包括与腔室数量对应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上设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箱与腔室通过收集管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对于含有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可通过本系统进行回收,本系统主要利用多种有机溶剂的沸点不同进行分别回收。使用本系统回收有机溶剂,将含有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通入蒸发单元的加热箱内进行加热,加热混合物中所含的有机溶剂将会变为挥发成气态,通过输送管通入冷凝单元的腔室中。
在循环降温筒内加入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开启水泵将冷却液通过进液管抽入分液腔中,分液腔内的冷却液将会流入顶部腔室的冷凝管中。冷却液在重力作用下,将会沿冷凝管往下流动,由于从上至下的腔室内冷凝管的直径减小,部分冷却液将会流入泄流腔内。由于泄流腔通过支管与出液管连通,部分冷却液流入泄流腔中后,经支管、出液管流回循环降温筒中。此过程中,在冷凝液的作用下,每个腔室都具有冷凝气态有机溶剂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0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