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矮化密植果树节水调质的适时调控滴灌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0471.7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开;梅姣姣;李淑芹;宋鹏;马长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5/06;A01C21/00;A01C23/04;A01G7/06;A01G22/4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谢建玲;郝亮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矮化 密植 果树 节水 适时 调控 滴灌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果树滴灌栽培领域,特别是一种矮化密植果树节水调质的适时调控滴灌栽培方法。本发明提出以浅埋式滴灌灌溉系统为基础平台,结合起垄栽培以及微纳米气泡加氧技术,实现水肥气的适时调控,通过株间覆盖生态垫、行间生草的方式,最终达到土壤的节水、蓄水、保温、保肥、减少病虫害、提高有机质含量和果树增产、调质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树滴灌栽培领域,特别是一种矮化密植果树节水调质的适时调控滴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果园的经济效益。在现代农业中,人们逐渐从关心果实产量,转向更多地关注果品质量。高品质的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有现代化的先进果树栽培和管理技术做后盾。矮化密植可以提高土地、光照的利用率和果树的抗逆性,达到结果早、产量高、管理方便的效果,因此矮化密植已成为全球果园建植最新的发展方向之一。但矮化密植果树的种植成本和管理成本远高于普通果园,高的成本投入必然追求高的产出,品质提升已成为解决矮化密植果园高成本投入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好的果实品质就是需要让果树根区的水、肥、气等环境保持在一个很好的理想状态。不同果树、不同生育期对根区微生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可以借助调控根区微生境进而调控作物根区对养分吸收的选择性及吸收利用效率。理想调控状态是根据作物对水、肥、气的需求进行适时供给,需要供水就能供水,需要水分降下去就能降下去,需要施肥就能施肥,需要加氧就能加氧。国内外也有部分针对果园的新型管理技术,吴刚等(专利公布号为CN103828673A)公开了一种果园管理技术,该技术利用滴灌实现了果树根区水分养分的适时供给,但是不能降低雨季土壤水分、调节作物根区的氧气环境,进而调控养分吸收利用效率;肖伟等(专利公布号为CN105165540A)公开了一种设施果树水、肥、气自动化、一体化栽培方法,该技术运用滴灌技术实现了水肥气一体化的技术,达到了果树根区水肥气适时调控,但加气采用空气压缩机的方式,空气输出量以及加气总量不好控制且成本较高,气泡大而容易产生烟囱效应,导致加气效率低,不易推广,与此同时还不能进行适时排水,容易使果园产生涝害。
为此,本发明以浅埋式滴灌灌溉系统为基础平台,构建了适时调控水、肥、气等果树根区微生境的滴灌栽培适时调控理想结构体,提出了水肥气调控参数控制阈值,最后提出了协同考虑节水、保肥、减少病虫害的树下生态垫覆盖+行间生草的农艺技术及最优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以浅埋式滴灌灌溉系统为基础平台,结合起垄栽培以及微纳米气泡加氧技术,实现水肥气的适时调控,通过株间覆盖生态垫、行间生草的方式,达到土壤的蓄水、保温、有机质含量提高等目的,结合微纳米气泡加氧、合理的灌水施肥制度得出适宜果树的种植技术模式,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浅埋式滴灌灌溉系统,包括田间管路系统、施肥系统和加氧系统;
所述田间管路系统包括水源、水泵、过滤器、水表、阀门、压力表、干管、支管和滴灌管3(滴灌带);
所述田间管路系统中的水泵设有水泵进水口和水泵出水口,所述水泵进水口与水源连接,所述水泵出水口依次连接过滤器、水表、阀门以及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另一端连接干管,所述干管与支管通过三通相连,所述支管与滴灌管3通过滴灌带旁通或者三通相连;
所述施肥系统包括滴灌储肥桶、施肥系统进管、专用施肥泵、施肥系统出管和逆止阀;
所述施肥系统中的专用施肥泵设有专用施肥泵进口和专用施肥泵出口,所述专用施肥泵进口通过施肥系统进管与滴灌储肥桶连接,所述专用施肥泵出口通过施肥系统出管和三通接入所述浅埋式滴灌灌溉系统的干管中,在施肥系统出管和三通之间安装设有逆止阀;
所述加氧系统包括加氧系统进水管、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和加氧系统出水管;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氧气(空气)源或臭氧源、气泵、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水泵、水气混合室和增压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0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