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材进给单元、片材进给装置以及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1123.1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2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启贵;铃木雅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3/04 | 分类号: | B65H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柳爱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给 单元 装置 以及 成像 | ||
一种片材进给单元,包括:环形带,构造成与堆叠在堆叠装置上的片材相接触,以便进给片材;第一旋转部件,构造成与环形带的内周相接触,以便支撑环形带;第二旋转部件,构造成与环形带的内周相接触,以便支撑环形带,并布置成经由环形带而面对分离装置,分离装置构造成使得片材与环形带分离;以及保持装置,构造成保持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其中,环形带在内周上包括多个凸凹部分,第二旋转部件包括多个凸凹驱动部分,凸凹驱动部分构造成与环形带的多个凸凹部分啮合,多个凸凹部分与多个凸凹驱动部分啮合,以便将驱动力从多个凸凹驱动部分传递给环形带,使得环形带进行旋转以便进给与所述环形带接触的片材。以及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信息涉及一种构造成进给片材的片材进给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片材进给装置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成像装置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打印机和激光束打印机)、电子照相传真机装置和电子照相字处理器已经广泛使用。常规的成像装置包括在其中的片材进给装置。片材从该片材进给装置进给至成像单元,以便在所进给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所谓的手动片材进给装置是这种片材进给装置的实例。用户将片材放置在手动片材进给托盘上,片材通过片材进给单元的片材进给辊而进给至成像单元。
通常,手动片材进给托盘储存在手动片材进给装置的前部或侧部部分中,并以可打开和关闭的方式附接,用户打开托盘以便使用装置。当使用手动片材进给装置时,用户将片材放置在手动片材进给托盘上,片材通过片材进给辊而进给至成像单元。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67392讨论了一种能够连续进给片材的手动片材进给装置。为了将片材一张张地传送至装置主体内,手动片材进给装置包括:片材进给辊;片材传送辊,该片材传送辊传送由片材进给辊进给的片材;以及分离辊,该分离辊使得片材与片材传送辊分离。具体地说,片材进给辊和片材传送辊作为片材进给单元被可枢转地支撑,且该片材进给单元能够绕片材传送辊的轴(作为旋转中心)摆动。当手动片材进给托盘打开时,片材进给辊以及片材进给单元的保持片材进给辊的部分从装置主体侧向凸出。当手动片材进给托盘关闭时,在执行关闭手动片材进给托盘的操作时,片材进给辊和手动片材进给托盘相互接触,以便朝向装置主体旋转,因此,片材进给辊以及片材进给单元的保持片材进给辊的所述部分储存在装置主体中。
近年来,需要成像装置更小,这带来了减小片材进给单元的尺寸的要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67392中讨论的技术需要在装置主体中的用于当手动片材进给托盘储存在装置主体中时储存片材进给辊以及片材进给单元的保持片材进给辊的所述部分的空间,这使得很难减小成像装置的尺寸。此外,根据片材的类型,减小片材进给辊的尺寸以便减小片材进给单元的尺寸可能导致片材进给故障。
发明内容
本公开信息涉及一种片材进给单元,该片材进给单元减小了尺寸,并能够成功地进给片材,还涉及一种包括片材进给单元的片材进给装置以及一种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可附接于构造成进给片材的片材进给装置以及可从所述片材进给装置拆卸的片材进给单元,包括:环形带,所述环形带构造成与堆叠在堆叠装置上的片材相接触,以便进给片材;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构造成与环形带的内周相接触,以便支撑所述环形带;第二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构造成与环形带的内周相接触,以便支撑所述环形带,并布置成经由所述环形带而面对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构造成使得片材与环形带分离;以及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构造成保持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其中,所述环形带在它的内周上包括多个凸凹部分,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包括多个凸凹驱动部分,所述凸凹驱动部分构造成与环形带的多个凸凹部分啮合,所述多个凸凹部分与所述多个凸凹驱动部分啮合,以便将驱动力从所述多个凸凹驱动部分传递给环形带,使得环形带进行旋转以便进给与所述环形带接触的片材。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1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乘客保护装置
- 下一篇:收发一体处理板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