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1444.1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8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虹;梁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子虹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11340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家恒 |
地址: | 533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配电网 供电 网架 模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在传统基础电缆网架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一条备用裕量为In的中压公共备用线路,设某城市单回最大通用干线的额定载流量为Ⅰn,一条额定载流量为Ⅰn的空载线路,与该城市的单个或多个常规供电网架配合供电,都能满足供电网架任何用户的N-1失电故障对备用裕量的需求,进而满足整个城市任何中压用户的备用需求。备用裕量为Ⅰn的中压公共备用线路,使得各传统基础网架模型具备可通用、可组合、可共享的特性。因此,本发明的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为一种通用可拓展、适应性广、兼顾新旧的;弹性供给的、经济的网架模型,具有可靠性高,供电能力强,建设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靠性高,供电能力强,建设成本低的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地区中压配电网典型电缆网架模型,国家配电网行业标准以往推荐使用双射式、对射式、双环式、N供一备式、单环式五种,并已广泛使用。其中,双射式、对射式、双环式适用于双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其供电的可靠性为:N-1(单侧电源故障),2(用户单回进线端故障)。(注:两条干线电缆通常共建于同一管廊,其中一条干线电缆故障可能导致同时失能;用户进线环网柜故障亦可能导致同时失能,故不计为N-3。)N供一备式、单环式适用于单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其供电的可靠性为:N-1(单侧电源故障)。
这些典型网架模型有以下共同特点:(设区域内单回最大通用干线电缆的额定载流量为Ⅰn,其最佳工况长期运行载流量为80%Ⅰn):1)备用能力有限,不能为用电负荷达1~n×80%Ⅰn的大负荷用户提供备用。此类负荷需另行采用一用一备或N用一备的模式。2)依照规范,双射式、对射式、单环式以及双环式的每回干线电缆的运行电流需控制在50%Ⅰn。前面三种型式的一个网架模型有2×50%Ⅰn的备用裕量;双环式的一个网架模型有4×50%Ⅰn的备用裕量;N(2,3)供一备的一个网架模型有140%~160%Ⅰn的备用裕量。供电能力受限,备用裕量较大。3)模型的通用性和拓展性较差,网架模型的选择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确定性依赖度很大,如预期的城市建设发生变化(如:预期为单电源用户较集中区域变化为双电源用户较多区域;或预期为双电源用户较集中区域实际需求不如预期;或同一个网架模型中,两个电源之间的用电重心与预期偏差等),都会造成预设供电设备设施的大幅变动或闲置,模型实际使用的效能不理想。4)供电可靠性不满足现代城市新需求。部分模型考虑了单侧电源故障后的备用;部分模型考虑了单侧电源和用户进线端故障后的备用,缺乏全面应对用户进线端故障或供电干线各分段故障的能力。并且,将城市用户用电分成多个可靠性级别,城市整体用电可靠性不均衡,公平原则欠缺;通过增加投入才最多将可靠性提高至N-2水平,供电可靠性级别尚低,而设施设施潜能却闲置。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以克服传统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供电能力强,建设成本低的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包括中压公共备用线路及基础电缆网架模型,所述基础电缆网架模型包括双射式、对射式、双环式、N供一备式、单环式模型;其中:所述中压公共备用线路为备用裕量为额定载流量In的中压公共备用线路,所述中压公共备用线路额定载流量为In,正常运行时为0%In的带电不带负荷的电缆线路;当所述基础电缆网架模型为双射式、对射式时,将双射式、对射式改造为双环式;双环式拓扑为两个单环式;当所述基础电缆网架模型为N供一备式时,N供一备为单环式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变型;所述中压公共备用线路配合双环式、单环式或多个单环式网架模型并行且单独或不同管沟建设于两个变电站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为单电源模式或双电源模式;当所述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网架模型为双电源模式时,所述中压公共备用线路的备用裕量为2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子虹,未经李子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1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氮气体燃烧器
- 下一篇:共模同步型工业烟气复燃循环处理模块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