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矿化垃圾和/或堆肥产品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2211.3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6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松;杨超;席北斗;檀文炳;李丹;袁志业;李文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C05F9/04;C05G3/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垃圾 堆肥 产品 修复 污染 土壤 方法 | ||
1.利用矿化垃圾和/或堆肥产品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矿化垃圾和/或堆肥产品;(2)将矿化垃圾和/或堆肥产品施加于铬污染土壤中,混合均匀并补水;(3)静置堆放,通过矿化垃圾和/或堆肥中有机质的络合和还原能力,实现六价铬的还原与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化垃圾为填埋5年以上垃圾,所述堆肥产品为一次发酵结束后的堆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对矿化垃圾和/或堆肥产品进行筛分,除去玻璃、石子、金属等无机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分别测量矿化垃圾和/或堆肥产品和铬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和六价铬含量,将矿化垃圾和/或堆肥产品按有机质∶铬质量比为(50-200)∶1的比例施加于铬污染土壤中,并且有机质的最终质量含量在6%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补水后土壤的含水率在5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在矿化垃圾和/或堆肥产品与铬污染土壤的混合物中添加六价铬还原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价铬还原菌为希瓦氏菌MR-1(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在表面铺盖易降解的有机废弃物或铺设地膜,保持土壤厌氧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静置堆放的时间为2-4个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铬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22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