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耳鸣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4185.8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夏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堂海纳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4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耳鸣 汤剂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耳鸣的汤剂药物,特别是供耳鸣患者使用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如听神经瘤)。
临床表现:总体说呈多样性,可单侧或双侧,也可为头鸣,可持续性存在也可间歇性出现,声音可以为各种各样,音调高低不等。
1.耳鸣与听力的关系
有些耳鸣病人伴有听力下降,有些听力正常,但是耳鸣不会引起或加重听力下降。
2.耳鸣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长期耳鸣会引起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者抑郁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状态可加重耳鸣,造成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心理因素在耳鸣发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耳鸣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耳鸣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耳鸣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耳鸣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耳鸣的汤剂药物,以解决耳鸣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
可有效治疗上述耳鸣。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耳鸣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党参15~30g、红参3~10g、牛膝15~30g、白芍5~15g、柴胡3~12g、熟地黄5~15g、石菖蒲3~8g、大地棕根15~35g、枸杞子10~25g、通花根50~100g、浮萍3~10g、当归8~16g、夏枯草10~16g、覆盆子6~15g、川芎3~12g、黄连3~7g、钩藤5~15g、麦冬(去心)6~15g、蔓荆子10~18g、蚕豆壳10~16g、羊踯躅根2~4g、五味子2~8g、阳雀花根9~16g、响铃草15~35g、淫羊藿3~10g、远志3~10g。
一种治疗耳鸣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党参18~26g、红参5~9g、牛膝18~26g、白芍8~13g、柴胡5~11g、熟地黄8~13g、石菖蒲4~9g、大地棕根18~31g、枸杞子11~22g、通花根60~90g、浮萍5~9g、当归9~14g、夏枯草11~14g、覆盆子8~13g、川芎5~11g、黄连4~6g、钩藤6~13g、麦冬(去心)8~13g、蔓荆子11~16g、蚕豆壳11~14g、羊踯躅根2.5~3.5g、五味子3~7g、阳雀花根10~14g、响铃草18~31g、淫羊藿5~9g、远志5~9g。
一种治疗耳鸣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党参23g、红参8g、牛膝23g、白芍12g、柴胡10g、熟地黄12g、石菖蒲8g、大地棕根28g、枸杞子20g、通花根80g、浮萍8g、当归12g、夏枯草12g、覆盆子12g、川芎10g、黄连5g、钩藤12g、麦冬(去心)12g、蔓荆子14g、蚕豆壳13g、羊踯躅根3g、五味子6g、阳雀花根12g、响铃草28g、淫羊藿8g、远志8g。
一种治疗耳鸣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①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35min,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6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38 min,滤取药液;②药渣中再次注入过药60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0min时,转文火熬制32 min,滤取药液;③将两次药液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420ml(毫升)即可。
一种治疗耳鸣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早晚分服,给药量210ml(毫升)/次,饭前一小时服。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2~4个疗程,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堂海纳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所,未经四川金堂海纳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4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