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及内部均含官能团的超支化聚(酯-胺)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0568.6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2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杰;高翔;罗静;施冬健;朱叶;陈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内部 官能团 超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表面及内部均含官能团的超支化聚(酯‑胺)及其制备方法。利用A2+RB'B2型单体(A代表丙烯酸酯,B代表伯胺,B'代表仲胺,R代表不参与聚合反应的羟基或烷基烯),采用迈克尔加成聚合反应合成表面带丙烯酸酯基、内部支化单元带反应位点R(羟基或烷基烯)的聚(酯‑胺)超支化聚合物。本发明步骤简单,反应具有选择性,不会产生凝胶,而且制备的超支化聚(酯‑胺)表面及内部均含有可功能化的反应性基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表面及内部均含官能团的超支化聚(酯-胺)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缩聚反应、加成聚合反应、自缩合乙烯基聚合(SCVP)和开环聚合。其中,最为成熟的方法就是通过AB2型单体的自缩聚反应来制备超支化聚合物,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但是目前AB2型单体还没有大量商业化,市面上仅有的几种AB2单体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利用A2+B3型单体聚合反应制备超支化聚合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A2+B3为等活性多官能团反应体系,为避免聚合中出现凝胶,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较低的单体浓度、严格控制滴加速度和单体转化率等。
针对传统A2+B3体系在聚合过程中极易发生凝胶的问题,颜德岳等提出了利用基团非等活性反应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令A2+CB2单体通过选择性反应首先生成AB2型中间体,进而聚合成超支化聚合物(Macromolecules,2000,33,7693-7699)。利用类似理论,吴德成等以二丙烯酸酯类A2单体与N-乙基乙二胺等胺类B'B2单体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一步法合成了超支化聚(酯-胺)聚合物(Macromolecules,2004,37,6763-6770)。
受合成方法和单体类型所限,利用AB2、A2+B3、A2+CB2、A2+B'B2等聚合体系制备的超支化聚合物大多只有表面含有官能团,从而导致超支化聚合物的内部空腔无法被充分利用。本专利从支化单体的分子设计出发,利用环氧化合物和乙二胺的开环反应,合成RB'B2(B代表伯胺,B'代表仲胺,R代表不参与聚合反应的羟基或烷基烯)类单体,利用A2型单体(A代表丙烯酸酯)和RB'B2型单体的迈克尔加成反应一锅法合成表面带丙烯酸酯基、内部支化单元带反应位点R(羟基或烷基烯)的超支化聚(酯-胺)。本专利中合成超支化聚(酯 -胺)的方法简单,操作简单易行,反应不会产生凝胶,且制备的超支化聚(酯-胺)表面及内部均含有反应性基团,可以进一步进行选择性功能化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表面带丙烯酸酯基团、内部支化单元带羟基或烷基烯基团的聚(酯 -胺)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文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表面及内部均含官能团的超支化聚(酯-胺),其特征在于:利用二丙烯酸酯类A2单体与RB'B2单体的迈克尔加成聚合反应,合成表面带有丙烯酸酯基团、内部支化单元带反应位点R的超支化聚(酯-胺)聚合物,其中B代表伯胺,B'代表仲胺,R代表不参与聚合反应的羟基或烷基烯;所述超支化聚(酯-胺)的结构如下所示:
所述的一种表面及内部均含官能团的超支化聚(酯-胺)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0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