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行驶变道防撞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0724.9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万永伦;刘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行驶 变道防撞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驶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行驶变道防撞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在迅速增加,公路交通事故日趋严重。汽车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方便,还有生命财产安全和造成的巨大损失。据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到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大约为2.5亿辆,其中汽车的就高达约1.6亿辆;全国的汽车驾驶员大约有2.36亿人。所以在我国进行交通安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车辆的被动安全,比如安装保险杠,安全带,安全气囊,以减少车祸带来的伤害。保险杠虽然能在产生碰撞时起到保护作用,却不能降低对被撞物的伤害,特别是行人的保护。安全带、安全气囊在碰撞中不一定能给予驾驶员及乘客应有的保护,有时反而对乘客造成更严重的伤害,而且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行人保护。这些被动安全措施都不能解决车辆在碰撞中造成危害以及对行人保护的问题。
汽车防碰撞预警和防盲区是汽车主动安全保护系统的研究重点,这项技术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和一些汽车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对不同路况影响下的汽车防碰撞和对侧面盲区中行人的主动保护系统进行研究很是必要。研究设计适用于汽车行驶变道,特别注意减少汽车驾驶盲区等,对于汽车主动安全防碰撞预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另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往往需要从超车道变回到行车道,在变道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后面行使的车辆,则有可能造成碰撞。现有技术采用后视镜观察后面行使的车辆,由于视角等原因有可能存在驾驶盲区,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行驶变道防撞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收发天线与射频前端进行后向车辆的测量,同时将测量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通过数码管亮起的数量显示变道安全级别,为用户提供变道安全保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汽车行驶变道防撞预警系统,它包括收发单元、射频前端、微处理器、报警装置和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为收发单元、射频前端、微处理器和报警装置供电,所述的射频前端包括射频综合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的收发单元的回波信号输出端与射频综合单元的回波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收发单元的发射信号输入端与射频综合单元的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射频综合单元的差拍中频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的差拍中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射频综合单元的信号产生控制信号输入端与信号处理单元的信号产生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的测量数据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测量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微处理器的报警控制端与报警装置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警示器和显示屏,所述的警示器上沿直线排布有数码灯。
所述的收发单元为2个,分别设置在汽车后端的两侧。
所述的收发单元包括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所述的接收天线的回波信号输出端与射频综合单元的回波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发射天线的发射信号输入端与射频综合单元的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和供电电路,所述的蓄电池的输出端与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收发单元、射频前端、微处理器和报警装置电连接。
所述的报警装置还包括振动电机,所述的振动电机与微处理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行驶变道防撞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收发天线与射频前端进行后向车辆的测量,同时将测量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通过数码管亮起的数量显示变道安全级别,为用户提供变道安全保障,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分开设计,保障收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指标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瑞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0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