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1626.7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7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董振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振隆 |
主分类号: | H02M5/293 | 分类号: | H02M5/2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换 补偿 稳压电源 | ||
1.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公开了以高频双变换电源为核心部件的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它包括输入滤波器1、自耦变压器2、高频双变换电源3和续流电路4.自耦变压器2分为W1、W2、W3三个绕组,W1、W2绕组的抽头W12,接经过输入滤波器1滤波的市电火线输入H,W2、W3绕组的抽头W23,接续流电路4的Q4漏极d4,W3绕组的引出头为W33,接经过输入滤波器1滤波的市电输入的中性线[NEUTRAL]N;作为核心部件的高频双变换电源3,是一种输出与市电输入共中性线[NEUTRAL]n的高频双变换电源,将该高频双变换电源的原中性线[NEUTRAL]n,改接经过输入滤波器1滤波的市电火线输入H,原火线输入h,改接自耦变压器2的W1绕组引出头W11,原火线输出h’接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的火线输出H’;续流电路4,是由两只反向串接的MOS管Q3、Q4构成,Q3的源极s3接Q4的源极s4,Q3的漏极d3接高频双变换电源3的MOS管Q1源极s1与Q2漏极d2的节点q3,因为所有负载电流都来自高频双变换电源3,所以可以控制负载电流的相位,使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输出具有移相功能,高频双变换电源3的输出电压,即滤波电容Co’上的电压,就是所需的补偿电压,调整补偿电压,使补偿电压与市电火线输入H电压的代数和,即,滤波电容Co上的电压,等于负载电压的额定值,完成补偿型稳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其特征还在于:
作为核心部件的高频双变换电源3,是一种输出与市电输入共中性线[NEUTRAL]n的高频双变换电源,凡是输出与市电输入共中性线[NEUTRAL]n的高频双变换电源,做部分改动,都可以成为高频双变换电源3,这些改动包括,除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动该高频双变换电源对外接线之外,还要:【1】新增输出电压对市电输入频率跟踪、相位可调功能,【2】向低幅值电压方向调整元器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其特征还在于:
W1为自耦变压器2的升压绕组,其输出电压高于市电输入电压,其电压相位与市电输入同相,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双变换电源原火线输入h,改接自耦变压器2的W1绕组引出头W11,和市电输入相比,是同相升压;也可以接成反向降压形式,即,将高频双变换电源原火线输入h,接一个降压绕组抽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其特征还在于:
自耦变压器2的W1、W2、W3绕组,各自并联一只高频滤波电容Cw1、Cw2、Cw3,用于滤除高频双变换电源3产生的对自耦变压器2的高频干扰,也可以改用更完善的滤波电路替代单只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其特征还在于:
续流电路4,是由两只MOS管反向串联而成,除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管Q3的源极s3与Q4的源极s4相接之外,也可以将MOS管Q3的漏极d3与Q4的漏极d4相接,Q3的源极s3,接高频双变换电源3的MOS管Q1源极s1与Q2漏极d2的节点q3,Q4的源极s4接自耦变压器2的绕组W2、W3的抽头W23;也可以用四只二极管D7、D8、D9、D10和一只MOS管Q9组成的双向可控桥替代,二极管D7的负极与二极管D8的负极节点,接MOS管Q9的漏极d9,二极管D9的正极与二极管D10的正极节点,接MOS管Q9的源极s9,二极管D7的正极与二极管D10的负极节点,接自耦变压器2的W2、W3的节点抽头W23,二极管D8的正极与二极管D9的负极节点,接高频双变换电源3的MOS管Q1的源极s1与Q2的漏极d2的节点q3;续流电路4,与自耦变压器2的连接点,除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W2、W3绕组的抽头W23之外,也可以改接W1绕组的引出头W11,这些连接方式,都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输出电感对高频双变换电源3的储能电容C1、C2续流引起的过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其特征还在于:
一种双变换补偿型稳压电源,可以用于单相电源系统,也可以用于三相电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振隆,未经董振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16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方法
- 下一篇:调制符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