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管注入头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2908.9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4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朱英杰;梁国红;张晔;韩飞;王军;邵强;王爱国;胡志坚;肖建秋;范应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19/22 | 分类号: | E21B19/22;E2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陈伟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注入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钻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管注入头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连续管是一种新的钻井工艺,相比于钻杆,连续管不用上卸扣,可弯曲运输,大大减少了工人上卸扣的劳动强度、节省钻井时间、提高了钻井效率。连续管刚开始应用时只是在修井、洗井、压裂等作业中使用,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连续管被用于钻井作业,直接取代钻杆。
但是,现在应用连续管钻井时还有几方面需要注意的情况。首先,在进行连续管钻井作业更换工具串时,注入头需要通过钢丝绳由大钩吊起。这时工人需要在连续管注入头下面进行操作,注入头只靠钢丝绳进行悬吊,周围无固定,对工人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在连接井下工具串时,为方便井口作业,需将注入头吊离井口位置。等安装完毕后,还需将注入头重新吊回到钻台面。在此过程中,有时还需借助吊车进行辅助作业。且来回调离井口浪费时间,还增加作业风险。
最后在进行连续管钻井作业期间,为避免注入头受外力倾倒。还需在开始钻井之前,对注入头进行固定,一般采用钢丝绳牵拉方式进行固定。这样在作业时,钻台面就显得很混乱,在作业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不容易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在现有钻机上进行连续管钻井作业十分不便,易发生很大安全风险,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连续管注入头移动装置,其能够使连续管注入头的移动作业变的安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管注入头移动装置,包括:
竖直设置的井架;
固定设置在所述井架上的第一承载框架,所述第一承载框架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轨;
第二承载框架,所述第二承载框架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从而所述第二承载框架能在所述第一承载框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用于承载所述连续管注入头的第三承载框架,所述第三承载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框架上,所述第三承载框架能在所述第二承载框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框架包括:
第一承载架构层,所述第一承载架构层包括两个第一支撑件和一个第一桥接件,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井架上,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桥接件的两端相连接;
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架构层下方的第二承载架构层,所述第二承载架构层包括两个第二支撑件和一个第二桥接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井架上,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桥接件的两端相连接;
多个连接件,多个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架构层和所述第二承载架构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续管注入头移动装置还包括:两个提拉件,其中一个所述提拉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井架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井架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提拉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井架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井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续管注入头移动装置还包括:两个角形顶撑板,其中一个所述角形顶撑板的一个侧壁顶撑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壁,另一个侧壁与所述井架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角形顶撑板的一个侧壁顶撑在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壁,另一个侧壁与所述井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滑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四个所述滑轨远离所述第一桥接件和所述第二桥接件的端部与所述井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续管注入头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框架上,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与所述第二承载框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承载框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顺次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二承载框架呈矩形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相对且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2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园林台阶
- 下一篇:无醛生态吸音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