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5042.7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7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曾建华;龚洪军;张彦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C21C7/06;C21C7/068;C21C5/3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张小丽,梁鑫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低磷钢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钢水洁净度低,钢中磷、硫等元素含量高且很难稳定控制,导致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大且不稳定,是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突出共性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关键钢材品种国产化进程。磷在绝大多数钢种中是有害元素,低温用钢、海洋用钢、抗氢致裂纹钢和部分厚板用钢等钢种,既要求有极低的硫含量,也要求钢中磷含量<0.01%或0.005%。目前,在生产低磷钢的时候,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钢铁企业采用转炉预脱磷并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我国部分钢铁企业采用双炉双联脱磷工艺冶炼,钢水[P]能从0.08%以上降至0.003%~0.008%,效果优良,但要进一步降低钢水中的磷含量极为困难。
在钢铁行业中,通常将[P]≤0.010%的钢称为普通低磷钢,[P]≤0.005%的钢称为超低磷钢,[P]≤0.002%的钢称为极低磷钢。现有方法大多只能将钢中磷降至0.003%~0.008%,能够生产得到超低磷钢,但要如何采用现有设备和工装条件,进一步降低钢中磷含量、实现极低磷钢的常态化生产,仍是业内需解决的难题。
专利CN100560743C,公布了“钢水炉外脱磷生产超低磷钢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转炉终点磷含量、转炉出钢过程加入脱磷剂脱磷,并在精炼前拔除脱磷渣的工艺,实现了成品磷0.002%~0.005%的超低磷钢生产,该方法也只能生产超低磷钢,而不能得到极低磷钢。
专利CN101328529B公布了“钢水炉外精炼脱磷生产超低磷钢的工艺方法”,该方法通过出钢过程加入脱磷剂以及喂入脱磷包芯线的工艺,可将磷脱至0.003%。该方法也只能得到超低磷钢,而不能得到极低磷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方法生产低磷钢时,难以将磷含量降低到0.002%以下,因而难以生产得到极低磷钢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钒转炉脱磷
含钒铁水进入提钒转炉,加入活性石灰对铁水进行提钒、脱磷;
b、脱硫
对步骤a所得的铁水进行脱硫;
c、炼钢转炉脱磷、脱碳
向步骤b得到的铁水中加入活性石灰、高镁石灰和造渣剂进行脱磷,出钢前加入调渣剂,强搅拌1~3min出钢;
d、LF精炼炉深脱磷
将步骤c出钢后的钢水转入LF炉,加入活性石灰和铝矾土,加热5~15min后,再次加入活性石灰和铝矾土,加热至各钢种的目标温度,出钢;
e、脱硫站脱磷扒渣
向步骤d得到的钢水中喷入钝化石灰1~4kg/t钢,喷吹5~10min,喷吹结束扒出钢包渣,保证扒渣亮面率>90%;
f、LF精炼
加入脱氧材料对钢水进行脱氧,同时加入低磷脱硫剂进行脱硫,待钢水磷含量<0.002%时出钢,连铸后即得极低磷钢。
其中,上述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的活性石灰加入量为15~25kg/t钢。
其中,上述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脱磷时氧枪枪位控制为:吹炼前期0~5min内,氧枪枪位1.9~2.2m,吹炼结束前3~5min氧枪枪位1.7~1.9m。
其中,上述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脱磷时氧枪的氧气流量为17000~25000Nm3/min。
其中,上述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活性石灰、高镁石灰和造渣剂的加入量分别为:8~18kg/t钢、15~25kg/t钢和7~16kg/t钢;调渣剂加入量为0~1kg/t钢。
其中,上述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造渣剂主要成分为:按重量百分比计,SiO2:40.0~70.0%、CaO≥5.0%、Al2O3≤8.0%、S≤0.10%、P≤0.10%。
进一步的,所述造渣剂的熔点≤1260℃。
其中,上述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调渣剂主要成分为:按重量百分比计,MgO≥50.0%、CaO≥8.0%、SiO2≤10.0%、C≥8.0%。
其中,上述极低磷钢的生产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出钢时下渣量≤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5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转炉内铁矿石还原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淬火工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