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动保护用电缆插座及由其组成的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5218.9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3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龙;秦善海;童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重工(中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5/00 | 分类号: | G01R15/00;G01R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汤磊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保护 用电 插座 组成 电流 互感 电路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差动保护用电缆插座,以及由该电缆插座连接成的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出线柜(A站)以及进线柜(B站)中的气箱与电流互感器的位置关系一般分为两种:电流互感器设置于气箱内部或者电流互感器设置于气箱外部,气箱上配制有可供外部电缆连接的电缆插座。
当电流互感器内置于气箱时,出线柜中的电流经电流互感器流入电缆插座,并通过进线柜中的电缆插座流入进线柜中的电流互感器,若电缆头或者电缆发生故障,进线柜中的电流互感器与出线柜中的电流互感器会形成差动保护,触发断路器断开电路,防止整个电路系统受损,但是,由于电流互感器内置于气箱,对电流互感器的更换就十分繁琐,操作复杂,还会造成气箱漏气风险,成本高昂。
当电流互感器外置于气箱时,此时虽然对于电流互感器的更换变得简单方便,但是,当电缆头或者电缆发生故障时,出线柜的电流互感器与进线柜的电流互感器无法形成电流矢量差,因此无法起到差动保护的作用,整个电路系统得不到及时断路保护。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动保护用电缆插座及由其组成的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外置于气箱起到差动保护作用的同时,使电流互感器的更换更加简单方便,减小气箱漏气风险,降低成本。
技术方案:一种差动保护用电缆插座,包括导体一、导体二、壳体,所述壳体划分为壳头和壳身,所述壳体轴向设有通腔,所述导体一与所述导体二同轴连接,两者形成的整体置于所述通腔中并贴合固定,所述导体一位于所述壳头侧,所述导体二位于所述壳身侧,外接的电缆头朝向所述壳身尾端插入所述通腔中,直至与所述导体二导通,所述壳身的外周面涂有导电层。
当外接的电缆头或者电缆发生故障时,电缆插座可通过导电层传递故障电流。
进一步的,本电缆插座还包括屏蔽环,所述屏蔽环套设于所述导体二上并嵌入所述壳体中,所述屏蔽环处于所述通腔与所述电缆头连接处的外周,屏蔽环具有均化电场的作用。
进一步的,本电缆插座还包括验电环,所述验电环嵌入所述壳体内部并靠近所述壳身尾端。
进一步的,本电缆插座还包括铜螺柱,所述铜螺柱在所述壳身尾端的端面上嵌入所述壳体中,直至与所述验电环抵触,外部的带电显示器可通过铜螺柱测量验电环上的带电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一前端的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气箱中的导线通过螺纹孔与导体一连接,实现电流的传输。
最佳的,所述壳头和所述壳身一体成型连接。
最佳的,所述导电层为锌金属层。
一种由上述的差动保护用电缆插座组成的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包括电缆插座、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套设在壳体的壳身上,所述电流互感器内壁包裹在所述导电层上。
当该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安装到气箱上时,电缆插座的壳头在气箱的内部,电缆插座的壳身以及电流互感器处于气箱外部。在整个电路系统中,若A站的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上电缆头或者电缆发生故障时,其电缆插座通过导电层将故障电流传递给其外部的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检测到故障电流,与此同时,B站的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无法检测到故障电流,从而起到差动保护的作用,使整个电路系统及时断开,以保护电缆及其他电路系统设备。此外,由于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中的电流互感器置于气箱的外部,使得电流互感器的更换变得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为穿心式电流互感器。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改变电缆插座的结构,并在其外周面喷涂导电层,使其能与电流互感器配合组成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不仅具有差动保护的作用,而且由于该保护装置中的电流互感器处于气箱的外部,因此在对该保护装置的电流互感器进行更换时,无需打开气箱,使得更换变得十分方便快捷,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缆插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流互感电路保护装置与气箱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缆插座用作差动保护时的电路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重工(中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现代重工(中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5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终端
- 下一篇:一种SUS444的制备工艺及其在手机支架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