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7605.6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7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静;邓坤学;袁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4/10 | 分类号: | A61L24/10;A61L24/08;A61L24/00;A61L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510633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血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止血材料包括纳米纤维簇,纳米纤维簇源自于交联的纳米纤维材料,纳米纤维簇以其几何中心为起点朝向三维空间任意方向的尺寸在5μm~500μm范围内;和/或,止血材料中纳米纤维簇的以中位粒径D50表示的尺寸在100μm‑500μm之间;纳米纤维簇具有多孔结构,且纳米纤维簇具有由多根纳米短纤维相互搭接形成的交错结构;纳米短纤维的直径在1nm~1000nm之间,长度在1000μm以下;止血材料的孔隙率为50%~90%。本发明的止血材料具有优异的组织粘附性能和显著的止血效果,优异的组织粘附性能够保证材料在止血过程中与创面紧密贴合,防止被血液冲走,显著提高止血效果,并促进了其与组织的相互融合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医用材料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新技术材料,其中止血材料也随着交通意外、严重的烧烫伤以及重大灾害等事故的增多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止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快的进展,各种新型止血材料不断出现,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常用的局部止血材料有纤维蛋白胶、凝血酶粉、明胶海绵、胶原蛋白海绵、壳聚糖海绵、氧化纤维素、微纤维胶原、海藻酸纤维、沸石、氰基丙烯酸酯、植物多糖粉等。止血效果确切、使用方便、生物相容性好、能控制降解速率的生物医用止血材料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对象。
常用的止血材料的形态包括多种形式,有粉状的,如凝血酶冻干粉、植物多糖粉、沸石粉、微纤维胶原粉;有溶液型,如氰基丙烯酸酯、壳聚糖溶液;有液体型,但在创面能形成凝胶或胶体,如纤维蛋白胶、戊二醛-白蛋白Bioglue;有膜状,如壳聚糖膜、聚乳酸膜;还有海绵状,如胶原蛋白海绵、明胶海绵、微纤维胶原海绵、纤维蛋白贴等。各种形态的止血材料各有其优点,也有各自的应用优势,主要根据创面类型和临床治疗方式进行选择。
现有技术中,粉状的止血材料主要是多糖微球或淀粉颗粒,通过超声波法、湿热法处理、微波法、机械法或酶穿孔等技术来实现材料表面的多微孔化,提升材料的比表面积和亲水性能,在伤口表面起分子筛的作用,通过吸附血液中的水分来提升凝血因子的浓度,加速凝血机制的发生,从而实现止血作用。但是目前的止血粉存在粘附性差,相对密实,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而且需要提前准备,浪费不少抢救止血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材料,其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粘附性能和显著的止血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止血材料还具有高孔隙率、高吸水率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可以快速地被生物体降解吸收。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血材料,所述止血材料包括纳米纤维簇,所述纳米纤维簇源自于交联的纳米纤维材料,
所述纳米纤维簇以其几何中心为起点朝向三维空间任意方向的尺寸在5μm~500μm范围内;和/或,所述止血材料中纳米纤维簇的以中位粒径D50表示的尺寸在100μm-500μm之间,优选在200μm-400μm之间;
所述纳米纤维簇具有多孔结构,且所述纳米纤维簇具有由多根纳米短纤维相互搭接形成的交错结构;所述纳米短纤维的直径在1nm~1000nm之间,长度在1000μm以下;
所述止血材料的孔隙率为50%~90%,优选70%~90%。
根据本发明的止血材料,所述止血材料的比表面积为4m2/g~50m2/g,优选为10m2/g~40m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76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绝缘子撤卸用转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