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缩式封隔器的双滑套坐封锁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9994.6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7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田文超;张文;苏敏文;邓小强;隆世明;廖作杰;李星星;王伟鹏;侯俊耀;徐孝山;张海涛;李铭;张波;李景彬;宫娜娜;王建树;许金正;孙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8 | 分类号: | E21B33/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缩 式封隔器 双滑套坐封 锁定 机构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缩式封隔器的双滑套坐封锁定机构,至少包括中心管、第一滑套、第二滑套及护帽,所述第一滑套、第二滑套通过若干第一剪钉固定连接,第一滑套与中心管间通过第二剪钉固定,中心管下端径向均布有若干孔并内置锁块,锁块在中心管上向外凸起,并能在中心管上产生径向运动,中心管底部与护帽相连。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压缩式封隔器通过锁块锁定坐封机构的结构存在性能不稳定、不具有防砂功能等诸多弊端,使用具有两个滑套以及固定所述两个滑套的剪钉,控制下钻时的油套液面差,使油管内液面低于油套环空液面,降低工具内水击压力;并通过双滑套锁定机构防止封隔器在下钻时中途坐封,同时具有防砂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封隔器的滑套坐封锁定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缩式封隔器的双滑套坐封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套管完井水平井常用Y111等类型压缩式封隔器进行层间分隔压裂施工,在此类封隔器入井时,管柱中大尺寸工具与井壁摩擦产生阻力,可能会使胶筒产生压缩甚至坐封,同时在常规油管传输下钻时,由于下钻速度过快会产生一定的油套液面差及水击压力,使管柱中水力锚等启动所需压力较低的工具中途开启,则会造成下钻遇阻、工具异常磨损等现象。
通过现有技术,下钻中出现的油套液面差及水击压力问题可通过减小工具内过流面积得到控制,而现有的通过锁块锁定坐封机构的结构存在性能不稳定、不具有防砂功能等诸多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缩式封隔器的双滑套坐封锁定机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压缩式封隔器的双滑套坐封锁定机构,至少包括中心管、第一滑套、第二滑套及护帽,所述的第一滑套、第二滑套通过若干第一剪钉固定连接,第一滑套与中心管间通过第二剪钉固定,中心管下端径向均布有若干孔并内置锁块,锁块在中心管上向外凸起,并能在中心管上产生径向运动,中心管底部与护帽相连。
所述的第一滑套内孔有一台阶面,与第二滑套形成同轴配合。
所述的中心管与护帽螺纹连接,且中心管与护帽间有一定轴向间隙,该轴向间隙内置有C形环。
所述的C型环自由状态下的内径小于第一滑套下端外径,C型环的外径大于中心管下端内径。
所述的第一滑套外圆面设置有上端、下端两处环形凹槽,上端凹槽宽度大于锁块宽度,上端凹槽深度大于锁块凸出于中心管的高度,下端凹槽宽度大于C形环宽度,压缩式封隔器启动坐封之前,锁块的凸起顶在上端凹槽中。
所述的中心管的外层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胶筒、胶筒座和下接头,所述的锁块与胶筒座内孔配合,且锁块下端与下接头上端面呈面或线接触。
所述的锁块与下接头所接触的面为有一定角度的斜面。
所述的第二剪钉的等效剪切面小于或等于第一剪钉的等效剪切面。
所述的第一滑套与第二滑套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所述的中心管与第一滑套的上端通过密封圈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缩式封隔器的双滑套坐封锁定机构,封隔器在入井过程中始终不会压缩胶筒或坐封,使油管内液面及水击压力降低,防止其他工具的中途启动,控制下钻时的油套液面差,使油管内液面低于油套环空液面,同时降低工具内水击压力;通过双滑套锁定机构防止封隔器在下钻时中途坐封,同时具有防砂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压缩式封隔器的双滑套坐封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9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