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花、高粱和绿肥作物混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1137.X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7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代建龙;董合忠;张晓洁;张冬梅;李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22/20;A01G22/5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11569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花 高粱 绿肥作物 改良 盐碱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花、高粱和绿肥作物混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属于农作物混种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年10~11月份进行深耕晒垡,得到晒垡后的盐碱地;第二年在棉花和高粱播种前将盐碱地灌水压盐,得到压盐后的盐碱地;第二年4月中下旬,将压盐后的盐碱地播种高粱和棉花,形成棉花播种带和高粱播种带;所述棉花和高粱等幅间作,采用4行棉花间作7行高粱;第二年8月中下旬收获高粱,在高粱茬口撒播绿肥作物种子;第二年10月对棉花脱叶催熟、收花;第三年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将绿肥作物直接翻埋、旋耕整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混种后土地含盐量显著降低,改良盐碱地的效果明显,同时能够有效提供棉花和高粱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高粱和绿肥作物混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棉花和高粱耐盐性强,适合在盐碱地种植,但目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多采用棉花或高粱单作、连作,不仅种植效益较差,而且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也不明显。生产上也有棉花和高粱间作的实践,但多采用普通高秆高粱品种;也有棉花和绿肥作物的套种,但没有形成成熟固定的种植模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棉花、高粱和绿肥作物混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并保证盐碱地土壤的肥力均衡。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棉花、高粱和绿肥作物混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年10~11月份对待改良的盐碱地进行深耕晒垡;
所述深耕的耕深为:以质量分数计,含盐量为[0.2%~0.4%]的盐碱地,耕深为20~30cm;含盐量为(0.4%~0.7%]的盐碱地耕深为25~35cm;
所述深耕晒垡每2~3年进行一次;
2)第二年在棉花和高粱播种前将深耕晒垡后的盐碱地灌水压盐,得到压盐后的盐碱地;
以质量分数计,含盐量为[0.2%~0.4%]的盐碱地,每667m2盐碱地的灌水量为70~100m3;含盐量为(0.4%~0.7%]的盐碱地,每667m2盐碱地的灌水量为110~150m3;
3)第二年4月下旬,将压盐后的盐碱地播种高粱和棉花,形成棉花播种带和高粱播种带;
所述棉花和高粱等幅间作,采用4行棉花间作7行高粱;
4)第二年8月中下旬收获高粱,在高粱茬口撒播绿肥作物种子;
5)第二年10月对棉花脱叶催熟、收花;
6)第三年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将绿肥作物直接翻埋、旋耕整地。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旋耕整地后,按照所述步骤2)~6)的模式重复轮种,每轮种2~3次后添加一次所述步骤1)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灌水的时间为棉花和高粱播种前20~30天。
优选的,所述棉花与高粱播种带的带间距为38~42cm。
优选的,所述高粱的种植密度为10000~12000株/亩,种植行距为38cm。
优选的,所述棉花的种植密度为5500~6500株/亩,种植行距为76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未经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1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机械用齿
- 下一篇:一种以含植物种子的凝胶包覆珍珠粉圆及种子萌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