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7653.3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0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贝亮亮;吴昊;吴薇;陈国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像素区和包围像素区的边框区;像素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第一晶体管和像素电极,多个子像素分为显示子像素和虚拟子像素,至少部分虚拟子像素为防静电子像素;数据线,用于向显示子像素提供驱动信号;扫描线,用于向显示子像素提供扫描信号;第一参考信号线,用于向防静电子像素虚拟子像素提供静电保护参考信号;其中,防静电子像素包括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与第一漏极相连接,并与第一参考信号线相连接,防静电子像素包括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与数据线相连接。通过将防静电电路嵌入虚拟子像素,有益于减小边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 Module,LCM)的生产过程中,从印刷电路板整合进液晶显示面板的制程到各个模块的组装,在待组装物、设备或是人员之间,不可避免都会有移动及接触与再分离的行为出现,因此在待组装物上必然会发生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s Discharge,ESD)的现象,损坏显示面板。
目前,通常在显示面板的上边框设置释放数据线上静电的防静电电路,该防静电电路通常所占高度大约在90um左右。从显示面板的发展情况看,全面屏设计渐成趋势,故压缩显示面板的边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而显示面板的上边框由于防静电电路的设置,成为压缩边框的一个瓶颈。
因此,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解决显示面板上边框由于设置防静电电路而无法继续压缩边框的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解决了显示面板上边框由于设置防静电电路而无法继续压缩边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像素区和包围所述像素区的边框区;所述像素区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晶体管和像素电极,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所述多个子像素分为显示子像素和虚拟子像素,所述虚拟子像素与所述边框区相邻且位于所述显示子像素与所述边框区之间,至少部分所述虚拟子像素为所述防静电子像素;数据线,用于向所述显示子像素提供驱动信号;扫描线,用于向所述显示子像素提供扫描信号;第一参考信号线,用于向所述防静电子像素所述虚拟子像素提供静电保护参考信号;其中,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与所述扫描线相连接,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与所述数据线相连接,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相连接,至少部分所述虚拟子像素为防静电子像素,所述防静电子像素包括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与第一漏极相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线相连接,所述防静电子像素包括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与所述数据线相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对至少部分虚拟子像素的电路连接进行了改变,实现将防静电电路嵌入至虚拟子像素的位置,使得这一部分虚拟子像素,也即防静电子像素,不仅具有原虚拟子像素的作用,而且成为防静电电路,具有释放数据线上的静电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压缩边框的宽度,有利于实现全面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子像素的组成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一种防静电子像素的组成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76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