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58179.6 申请日: 2017-11-01
公开(公告)号: CN107880109B 公开(公告)日: 2019-08-30
发明(设计)人: 汪昕;丁晶;吴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主分类号: C07K14/505 分类号: C07K14/505;C07K1/04;A61K38/18;A61P25/00;A61P25/08
代理公司: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代理人: 于晓菁
地址: 200032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红细胞 生成 素来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基因领域,涉及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具体来说是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神经系统疾病正越来越成为患者、家人和社会的沉重负担。2016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国际疾病负担组(GBD)新的全球死因分析报告,2015年脑血管病死因顺位再次上升,跃升为人类死因的第二位。而在我国,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口首位的死亡原因和致残原因,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而阿尔兹海默病、其他类型痴呆、癫痫、帕金森病等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是逐年上升,其死亡人数从1990年到2015年增长率超过20%。除了影响健康,以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疾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WHO计算得出,减少10%的卒中和心肌梗死所致的死亡率,预计每年会减少用于干预措施的约250亿美元的经济支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神经系统疾病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症状繁多,仍有不少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比如缺氧性脑病,高压氧舱可以改善脑组织供氧,但禁用于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和危重患者,且可能产生脑血管继发性收缩而引起的不良作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再比如缺血性卒中,脑缺血后发生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溶栓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溶栓治疗时间窗较短,只有少数患者受益。另一方向则是神经保护治疗,阻断神经细胞的死亡,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目前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的主要神经保护剂有:谷氨酸拮抗剂、抗炎因子、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钠离子通道阻断剂、钾离子通道激活剂、自由基清除剂、GABA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拮抗体、NMDA受体拮抗剂、低温苯巴比妥类药物诱导麻醉等。当前有超过1000多个神经保护剂,在动物实验中有效,超过100种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然而在临床上却收效甚微。因此研制和开发在新的有效的神经保护剂有重要意义。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主要由肾脏产生的由165个氨基酸组成的34kDa的糖蛋白激素,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以往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贫血,近年来研究发现,EPO及EPO受体(EPOR)还广泛分布于各种非造血组织,包括神经、心脏、肾脏等,是一种多功能分子,具有广泛的组织保护活性。特别地,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实验,EPO均可起到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

在神经系统,EPO/EPOR表达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成人脑组织内EPO/EPOR呈低表达状态,但当受到损伤或缺血、缺氧等应激时其表达显著增加。但激活的EPO/EPOR系统尚不足以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而若外源性补充大量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介导的胞吞或胞饮作用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系统,EPO与过度表达的EPOR结合后诱导Jak2磷酸化,激活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STAT5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AKT通路、核因子NF-κB等多个通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抑制兴奋性毒性、促进神经再成、保护血脑屏障等多种机制联合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并且,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已在多种动物疾病模型中证实,包括:脑缺血、脑缺血缺氧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损伤、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帕金森、多系统萎缩、坐骨神经压迫、视网膜神经节损伤等。

随着EPO在体内外实验均被证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后,最近十几年,一系列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EPO是否在人体内可以发挥神经保护及再生的功能,从脑缺血、神经损伤到炎症及神经退行性变患者,比较欣慰的是,这些研究大多证实了EPO的治疗是有效的。但大剂量或长期使用EPO,由于其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会直接导致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血栓形成等一系列严重的医学问题,因此,研发无造血功能但具有神经保护功效的EPO衍生物、变构体等制剂,成为目前神经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8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