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调节电路以及背光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9758.2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7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田坤;卢佳惠;王晴;石靖;马曼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范芳茗;高青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调节 电路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电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光调节电路以及背光调节方法,背光调节电路包括:背光调节单元,用于根据环境光强度变化产生背光调节信号,背光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光检测模块与第二光检测模块,分别用于在开启状态下根据环境光强度变化产生相应的光电流信号;放大模块,接收光电流信号,将光电流信号转换成背光调节信号;以及切换模块,用于根据背光调节信号使所述第一光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检测模块之一进入开启状态。在当前工作的光检测模块工作异常时,自动切换为其他的光检测模块,保证显示装置的背光调节电路还可以继续工作,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背光调节电路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电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驱动背光的背光调节电路以及背光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改变光源透光率的显示装置。由于具有显示质量好、体积小和功耗低的优点,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如手机的移动终端和诸如平板电视的大尺寸显示面板中。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用于产生背光。背光组件包括多个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背光组件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一侧,在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时背光依次穿过液晶显示装置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到达观看者的眼睛。
在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过程中,环境亮度增加或减弱时,背光亮度过暗或者过亮,都会对观看者的眼睛造成较大的刺激,长时间使用还会引起观看者视觉疲劳等眼部不适、产生视力损伤,而过亮的背光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现有技术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加入光传感器来检测环境光的亮度,继而调节背光亮度。然而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当光传感器出现异常时,其背光调节模块也会受到影响,无法进行正常的背光调节。
图1示出现有技术背光调节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背光调节电路1000包括:背光调节单元1100、微处理器单元1200以及背光驱动单元1300。其中,背光调节单元1100用于根据环境光的强度产生背光调节信号,微处理器单元1200与所述背光调节单元1100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背光调节信号产生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背光驱动单元1300与微处理器单元1200电连接,根据所述PWM信号驱动背光模块。
图2示出现有技术背光调节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2所示,背光调节单元1100包括光检测模块1110以及放大模块1120,光检测模块1110的感应端口(未示出)通过感应环境光的强度变化产生光电流信号,放大模块1120将所述光电流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并传递给微处理器单元1200。微处理器单元1200具有A/D转换(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功能和PWM输出功能,A/D转换端口(未示出)接收所述模拟电压信号,微处理器单元1200经过内部的编程计算得到综合数字电压信号,并将其转换成频率一定,占空比不同的PWM信号输出。背光驱动单元1300包括:背光驱动电路1310和背光模块1320。背光驱动电路1310接收所述PWM信号,并根据PWM信号得到相应的电流输出,进而控制背光模块1320的亮度变化。
现有技术在背光调节电路中加入光检测模块,通过检测环境光的强度来实现对背光亮度的自动调节。然而现有技术的被背光调节电路在光检测模块工作异常时,其背光调节电路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背光调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调节电路以及背光调节方法,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背光调节电路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97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