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微槽道结构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0934.4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5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柯林达;金诚;姚斐;肖美立;别亚星;艾百运;张小龙;李中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22F3/24;B33Y1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31107 | 代理人: | 张绪成 |
地址: | 2016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微槽道 结构 激光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成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锈钢/钛合金零件的激光成形,尤其涉及一种复杂多孔微槽道零件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多孔微槽道不锈钢/钛合金结构的一般方法是采用机加工与焊接结合的工艺,即:内部微槽道以及多孔结构采用机加工进行,然后采用焊接完成组合,最终实现复杂多孔微槽道结构的生产制造。
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制造存在一些局限性:
(1)微槽道采用机加工,加工的截面尺寸有限,主要以矩形、V形和圆形为主,对于其他复杂截面的微槽道较难实现;
(2)内部的微槽道采用多个平板结构进行焊接而成,难以实现空间三维复杂微槽道的分布,对于产品的性能指标提升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3)多孔结构的制造,尤其是密布微细多孔机加工的工序复杂,加工比较困难;
(4)此外,由于采用焊接方式组合制造,焊接热影响区内组织粗大,焊接应力集中,易产生裂纹、堵塞等缺陷。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传统制造方法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合格率低,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等问题。并且受传统制造工艺的限制,空间三维内部复杂的微槽道以及孔结构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实现,严重制约了该类产品的性能指标提升和功能的拓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多孔微槽道零件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解决了现有多孔微槽道不锈钢/钛合金零件制造方法存在产品制造周期长,合格率低、三维空间复杂多孔微槽道结构难以制造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杂多孔微槽道零件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可用于不锈钢、钛合金零件的激光增材制造,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成形零件建立零件三维模型,并用切分软件对零件三维模型进行分层切片离散处理,获得各层激光的扫描路径;
步骤2:将基材固定在激光成形设备的成型缸工作台上,将不锈钢或钛合金粉末放入粉末缸中;
步骤3:在成形室中充入氩气,启动铺粉装置,在基材上铺设一层不锈钢或钛合金粉末;
步骤4:开启激光增材制造设备,激光束根据当前层激光扫描路径对与铺置的粉末进行选择性扫描,加工出当前层,并对当前层外轮廓进行重复扫描;
步骤5:成形缸下降一个层厚的距离,铺粉装置在已加工好的当前层上铺设一层粉末;
步骤6:重复步骤4~5,直至整个零件加工完毕;
步骤7:打开成形室,去除粉末,取出经步骤6加工完毕的零件,对成形的零件进行退火处理;
进一步,不锈钢粉末化成分符合GB 1220-1984 要求,钛合金粉末化成分符合GB/T 3620.2要求,所述不锈钢或钛合金粉末粒度为15~53μm。
步骤3中,氩气纯度不低于99.99%。
优选的,控制成形室内氧气浓度不高于100ppm。
步骤4中,激光增材制造设备的加工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200~500W,激光光斑直径:0.08~0.12mm,扫描速度:900~2000mm/s,单层层高:0.02~0.06mm。
优选的,所述铺粉装置为刮板;激光器为光纤激光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逐层堆积整体成形的方法,零件成形后无需焊接工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减少了工序,缩短了零件制造周期,且内槽道截面形状和分布局限减小,产品性能提高;
(2)激光增材成形,内部组织致密、细小均匀,冶金质量好,打压过程中不会发生渗漏;
(3)成形过程中应力集中小,通过采用特定工艺参数保证了零件成形后几乎无变形现象发生,获得的复杂内槽道结构尺寸精度高;
(4)通过使用特定组分含量的不锈钢、钛合金粉末,结合快速成形工艺和传统热处理工艺,获得的零件同时具有高强度、高塑性,综合力学性能与锻件相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复杂多孔微槽道不锈钢/钛合金零件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成形零件建立零件三维模型,并用切分软件对零件三维模型进行分层切片离散处理,获得各层成形所需的激光扫描路径;
步骤2:将基材固定在激光增材制造设备的成型缸工作台上,将不锈钢或钛合金粉末放入粉末缸中,其中,不锈钢粉末符合GB/T 1173-1995要求,钛合金粉末化成分符合GB/T 3620.2要求,粉末粒度为15~5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0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机快速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套拆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