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驼血多肽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2693.7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4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邸多隆;刘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36 | 分类号: | C07K1/36;C12P21/06;C07K1/18;C07K1/16;A61P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血糖 功能 多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驼血多肽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骆驼血为原料,经酶解和过滤,得到骆驼血酶解液。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吸附,0.1~5%氨水进行洗脱,进而使用色谱柱分离,干燥后得到纯化后的具有降血糖功能的驼血多肽。制备得到的驼血多肽产品含量>90%,回收率>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提供了一种用骆驼血制备具有降血糖功能驼血多肽的制备工艺;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绿色溶剂,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工艺路线简单等优势。本发明可为药物、保健品或食品等提供高纯度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驼血多肽,可进一步促进骆驼的产业化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驼血多肽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骆驼养殖量较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资料统计,2014年全国约有骆驼33.4万峰,其中,新疆16.0万峰,内蒙古13.8万峰。按类型划分,我国的双峰驼大致分为三个驼系:新疆驼(Xinjiang camel)、苏尼特驼(Sunite camel)、阿拉善双峰驼(Alxa Bactrian camel)。目前,骆驼相关的产品主要是骆驼奶、骆驼绒、骆驼肉,以及骆驼骨工艺品、骆驼掌食品等,而骆驼血则未进行开发,除少量用于食品外,大部分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骆驼生存在严酷的恶劣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动物的血液相比,特殊的环境使其蛋白质类型、分子量、含量等有显著差异,具有特殊的生理、营养功能。骆驼血的蛋白质含量为20.75%,除此之外还富含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营养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人类对蛋白质的利用是将蛋白质酶解成小分子多肽或低聚肽吸收利用。小分子多肽或低聚肽具有不需消化直接吸收、不需消耗人体能量、吸收速度快、优先吸收、在人体中合成蛋白质的速率较氨基酸快等诸多优点。因此,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从骆驼血中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肽,可以提高驼血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同时,可以促进骆驼养殖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骆驼血所富含的蛋白质,是制备多肽的理想原料。但是,目前市场上尚未见到骆驼血液肽的产品,其市场尚未进行开发。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是老年人群的高发病和常发病,并且有着向低龄化迈进的趋势,因此对于降低血糖类食品的研发刻不容缓。生物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具有降血糖作用的驼血多肽的推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后续可加工制成胶囊、片剂或者饮料、饮品类等食品、保健品或药品。随着相关产品的市场开发,驼血多肽具有较好的消费上升潜力。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大中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对功能多肽产品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多肽产品市场短期内尚供不应求。
目前,多肽的制备工艺已经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阶段而言,制备工艺主要通过酶解和膜过滤法。该方法基本工艺为:原料预处理后,加入适量的酶进行酶解,酶解液进行膜过滤,得到一定分子量范围的物质。该方法优点是工艺简单,得到的多肽分子量区间相对集中,缺点是产品中含杂质太多,纯度不高,而且对滤膜的消耗量太大,成本较高,得到的多肽功能性不强。多肽纯度高低,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功能、品质和用途。因此,制备高纯度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驼血多肽成为本领域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驼血多肽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酶切技术、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和制备色谱技术,制备高纯度驼血多肽,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制备降血糖功能的驼血多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处理后的新鲜骆驼血或冷冻后的骆驼血中加入纯水,粉碎,搅拌均匀后置于发酵罐中,然后向发酵罐中加入蛋白酶进行酶切,酶切后进行高温灭酶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板框过滤,收集滤液,得到骆驼血酶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26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化合物、液晶混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金箔卷烟纸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