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传输装置及其测试设备、直放站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4233.8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9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褚兆文;康磊;张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隶凡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传输 装置 及其 测试 设备 直放站 通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及其测试设备、直放站通信设备,上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射频接口电路,功率放大模块,低噪声放大模块,以及信号收发芯片;信号收发芯片的各个射频发射端分别连接功率放大模块的信号接收端,构成信号发射通道,信号收发芯片的各个射频接收端分别连接低噪声放大模块的信号发送端,构成信号接收通道,每个信号发射通道对应一个信号接收通道,信号发射通道与信号接收通道传输一类射频信号;低噪声放大模块将接收的射频信号传输至信号收发芯片;所述信号收发芯片将射频信号发送至功率放大模块,并对所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数字信号输出;所述功率放大模块将接收的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射频接口电路进行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及其测试设备、直放站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数字直放站(如数字拉远直放站)主要构架多种多样,数字直放站主要包括近端机和远端机,用于对数字直放站的通信信号进行信号收发的信号传输装置是近端机或者远端机这些直放站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放站通信设备的信号传输装置主要采用单一的信号通道实现通信信号的收发,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通信信号时,可能需要进行信号传输装置的切换,以实现不同类型通信信号的传输,容易使信号传输的复杂度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案容易使信号传输的复杂度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及其测试设备、直放站通信设备。
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射频接口电路,功率放大模块,低噪声放大模块,以及具有多个射频发射端和射频接收端的信号收发芯片;
所述功率放大模块设有多个信号接收端,所述低噪声放大模块设有多个信号发送端;
所述信号收发芯片的各个射频发射端分别连接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信号接收端,构成信号发射通道,所述信号收发芯片的各个射频接收端分别连接低噪声放大模块的信号发送端,构成信号接收通道,每个信号发射通道对应一个信号接收通道,所述信号发射通道与对应的信号接收通道传输一种类型的射频信号;
所述低噪声放大模块将射频接口电路接收的外部射频信号传输至信号收发芯片;
所述信号收发芯片通过信号发射通道将射频信号发送至功率放大模块,并对所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数字信号输出;
所述功率放大模块将接收的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射频接口电路进行输出。
上述信号传输装置,可以在信号收发芯片和功率放大模块之间形成多个信号发射通道,在信号收发芯片和低噪声放大模块之间形成多个信号接收通道,且各个信号发射通道均具有对应的信号接收通道,使上述信号传输装置具有多组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分别对多类型的射频信号进行相应的传输,降低了信号传输装置进行不同类通信信号传输的复杂度,还能够将独立频段内的通信信号链整合,通过构建不同的模组实现不同的整合方式,减少信号传输装置所在直放站通信设备(如近端机或者远端机)的尺寸,又不影响上述设备的信号链性能。
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测试设备,包括测试信号发生器和测试分析仪;
所述测试信号发生器连接上述信号传输装置的射频接口电路,所述测试分析仪连接上述信号传输装置的基带接口电路;
所述测试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通过所述射频接口电路输入所述信号传输装置;
所述测试分析仪获取信号传输装置通过基带接口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识别所述数字信号的信号参数,根据所述信号参数获取测试结果。
上述信号传输装置的测试设备,可以对信号传输装置的通信信号传输功能进行相应的测试,及时对其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通信故障进行检测以及相应的处理,进一步保证信号传输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一种直放站通信设备,包括上述信号传输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4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